“眼见着寝室里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工作,心里当然有些着急。”进入四、五月,不少应届毕业生已和用人单位签约,但校园里还有一些学生仍然在为找工作忙碌着。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就业的脚步?据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介绍,学生期望值过高、表达能力不足、家庭意见不统一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好在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及时找出原因、扫除障碍,解决就业问题。
问题一:自我定位不准确
“我学的通信专业是学校的热门专业,既然其它学院的学生都能找到工作,我们应该也不难。我的成绩一直不错,所以一开始就觉得自己问题不大,有些懈怠。”抱着这样的态度,小徐一开始只选定了两、三个岗位投了简历,结果没有得到笔试机会。“现在重新找工作,也顾不上精挑细选了,投了三、四十份简历。”应届毕业生小陈想找一份月收入高于3000元的工作,然而此前接触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待遇却低于2000元,于是小陈和用人单位陷入了僵持,目前还在继续寻找工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经晓峰分析,小徐的问题是没有把自己放在整个就业市场中考虑,对市场不太了解,对自己又估计过高,没有准确地自我定位。期望值过高、自我定位不准确,正是一部分学生仍未成功就业的原因所在。
上海电机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查引娟老师提醒学生要客观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实际,切忌眼高手低。学生要结合职业测评结果、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和自己的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准确地自我定位。她还指出,社会有不同的岗位,基层提供了很多机会,学生不要怕从基层干起,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踏踏实实地干。
上海大学毕业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佩华老师表示,职业发展是渐进式的,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有好的表现,用人单位都会给予学生一个空间,满足学生对于职业目标的追求。
问题二:表达能力欠缺影响面试表现
环境与化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沈同学的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的他一到求职的面试阶段就特别紧张。“我觉得很难把握问题,老师问了我两、三个问题,我都回答不出,只能说:‘对不起,我答不出来。’”表达能力的欠缺不但大大影响了小沈的面试表现,还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试机会,却因为不善言辞等原因与工作岗位失之交臂的学生不在少数。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面试技巧,成了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们苦恼的问题。
经晓峰老师指出,学生首先要摆脱性格内向的包袱,内向和外向都是相对的,内向的学生也有适合的岗位和市场。“内向的学生可能话不多,但贵在画龙点睛,一定要在面试中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
当然,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在面试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既要了解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也要考虑好如何阐述自己的优缺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打有准备的仗。此外,一定的模拟练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对着镜子微笑、朗读课文、自我介绍,进行简单练习,同时不少高校都有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经老师还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有些学生读书很好,年年拿奖学金,但是只顾着读书,社会工作参与很少,我建议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也能提高表达能力和面试表现。”
问题三:爱好与实际无法调和
平面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小曹希望能够进入动画公司工作,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方面也能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可是动画公司的竞争激烈、门槛也高,小曹在求职失败的情况下,虽然也曾经找过其它工作,但工作的积极性总是不高,目前他还在尝试寻找动画设计相关的工作。
专业与工作无法对口是不少学生在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边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可是竞争激烈;一边是有工作机会,可是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表现。学生陷入了选择的两难。
经晓峰老师建议学生,要加深对于专业对口的理解,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和就业视野,在对专业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专业方向的其它领域。“比如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非要去律师事务所,也可以考虑社工、企业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查引娟老师介绍,学校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专业以外知识的累积也很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工作累积一定的经验。如果没有经验,今后就更不可能选择其他工作了。”
问题四:家长意见左右孩子就业
小宋同学此前已在保险公司找到了营销员的工作,可是遭到家长的反对,“我家里人都有一种观念,保险是骗人的,我有跟他们解释,但说服不了他们。”工作了一个月,小宋的业绩不好,家人的反对更加强烈。“本来我想至少做完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果做完一个月就不做了。”
在学生择业的过程中,家长给予意见和建议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望子成龙的心态往往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无形间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上海大学王佩华老师指出,部分家长对于社会的认识还有局限性,对于就业市场还不是很了解,有些家长觉得用人单位提供的待遇不够好,就让孩子不要选择这份工作。“学生还应该多听听老师、同学、朋友等多方面的意见。”
经晓峰老师建议,学生既要正视家长的意见,也要独立思考,可以和家长共同分析自己的状况,寻找合适的工作。他同时也指出,现有的就业领域和岗位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发挥学校家长会和社会媒体的作用,让家长们对就业市场和形势有更准确的认识。
问题五:留上海心切丧失机会
“我是外地生源,和上海学生相比,找工作更加困难。”环境与化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曹告诉记者,他和一个室友一起网申了一个单位。“我和他的经历差不多,结果他接到了面试的通知,我却没有,用人单位似乎更喜欢选择上海学生,那个通知电话就是用上海话讲的,而且上海学生实习也更容易。”
上海电机学院查引娟老师介绍,据统计,目前电机学院还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中,有一类就是想留在上海就业的外地生源。“外地生源的学生在就业中可能受到一些限制,相对机会较少。”查老师建议此类学生可以相对地适当降低自己的要求,先立稳脚跟,有机会可以先实习起来,边实习边找工作。
当然,外地生源的学生也不应放大困难,被困难吓倒。经晓峰老师指出,外地生源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在找某些类别的工作时困难多些,但是在上海这个流动性很大的城市仍然有很多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将自己就业不成功的原因一股脑地归咎于此,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相关链接
就业新举措 上海大学“扶手工程”
针对就业困难学生,上海大学近日举行了“扶手工程”系列活动——就业力突破专题培训暨现场咨询活动,近500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接受面试核心技能突破等主题培训,还可以就投递简历环节、面试环节以及整个求职环节遇到的问题向专业咨询师、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力资源负责人等就业专家进行现场咨询。
上海大学的“扶手工程”采取“学生网络登陆信息-学校动态跟踪-摸底调查-分类指导-针对性推荐-跟踪落实”的流程,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经形成了就业服务进社区、进家庭项目,设立了学生自助服务平台,建立了未就业学生动态数据库,形成了“一对一”的学生就业帮困体系和责任人制度。据悉,去年参加“扶手工程”的毕业生98%顺利找到了工作。
东华大学“新起点训练营”
日前,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带领“新起点训练营”的同学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此次训练在青浦户外素质拓展基地开展,训练内容包括“信任背摔”、“穿越电网”、“哑人筑塔”、“高空断桥”、“空中单杠”和“求生墙”等拓展项目,接受训练的则是35名来自东华大学各学院的优秀训练营学生。
“新起点训练营”是今年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重点推出的一项系列职业培训项目。自3月底启营至今,已开展多场别具特色的团体培训活动。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和热烈响应,现在38名营员是从几百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进入训练营正式训练的。每周末,训练营同学济济一堂,接受来自知名企业顾问面对面的指导,进行专业的面试演练。
上海电机学院“一对一”就业直通车
上海电机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为特困生提供特殊服务——“一对一”就业直通车,为他们顺利就业搭起了桥梁,将一些贫困优秀生优先推荐给多家单位。
该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重视从经济资助转向实质的给予就业机会,从个性化辅导到人性化扶助。就业指导中心利用就业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优先把自立自强的优秀贫困生推荐给用人单位,给他们创造更多就业选择机会,扶持他们自主立业。
据悉,对优秀贫困生的“一对一”帮扶工作将从点到面深入开展下去,覆盖所有贫困优秀毕业生,让贫困生学会从自立到立业的飞跃,为他们各自的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学校还为就业弱势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推荐,如为因交流障碍而丧失就业机会的同学进行多次推荐,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机会等。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