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2月27日电 南京农业大学以多年援外合作为基础,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携手合作,积极打造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开展农业特色办学模式,推广中国农业科技,为推动肯尼亚农业发展和解决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以往的孔子学院主要针对汉语培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那么农业孔子学院则从语言推广走向了技术援外。将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传播,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南京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张红生说,这是将南农大的优势特色与国家的援外战略相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
南京农业大学与埃格顿大学的合作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两校在实验室建设、校际互访、教师交流、园艺技术合作、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成为中国援助非洲的一个成功案例。张红生说,2012年底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后,积极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语言文化交流等活动,在埃格顿大学开设汉语学分课程和汉语证书课程,邀请优秀的肯尼亚大学生来南京农业大学参加夏令营等。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还把汉语教学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同时,传授先进、实用的中国农业技术,为肯尼亚培养既懂汉语又懂农业技术的高级人才,助推肯尼亚当地农业发展。
同时,南农大还以孔子学院为推广平台,积极组织农业专家、教授长期派驻学院,大力加强在语言文化交流和农业技术推广与合作,深入肯尼亚各地农村,推广适宜当地自然情况的经济作物,传授种植技术和抗病方法,为减少、消除肯尼亚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做出了贡献。
为更好的向肯尼亚人民推广汉语,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还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张红生说,在埃格顿大学校园“开放日”活动中,孔子学院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区,学院老师现场演示书法、剪纸、踢键子频频引得师生参与。孔子学院还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粽香飘,话端午”庆祝活动,通过举办端午节图片展、包粽子、赠香包和贺卡等环节,向师生们介绍粽子、端午节的来历,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记者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