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要求北京市高校在心理课上教授学生们怎么去谈恋爱。
在新教学大纲中,“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培养”一讲被修订为“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主要从大学生们经常遇到的感情问题出发,涉及爱情相关理论,旨在教会大学生爱自己、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和放手爱。同性恋等以往被列为中国教科书“禁忌”的话题也在“恋爱课”教程中。
新的教学大纲一公布立刻成为了公众关注和议论的热点,许多学生对此不以为然。
“不是因为上了这门课就会谈恋爱了,恋爱是教不出来的,需要自己去体验和感悟,”首都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张玉告说,她认为这门课程可以选,但是作为娱乐性的,不抱有太大希望。
首都经贸大学大二学生小杨说,“恋爱课”听上去令人好奇,对性格内向,不知道如何与异性打交道的同学应该很实用。但毕竟在北京很多初中生就开始谈恋爱了,是否有必要到了大学才修“恋爱课”值得商榷。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教学大纲具有指导意义,但不应该强加给大学,开“恋爱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预防精神疾病的角度出发,建议首都大学开这门课程,但并不是强制性的。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告诉记者,学习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在哈佛大学教学生如何增强幸福感一样,教会大学生如何与异性交流、沟通,处理异性关系。类似这种课在大学里选修比例很高,关键是课程怎么上,是讲大道理呢,还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