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引进436名高级“海归”
入选“海聚工程”者将享受奖励100万元、落户、配偶安置等优惠待遇
本报讯 按照5年引入1000名高层次海外人才计划,今年,北京将定向引进43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入选“海聚工程”者将享受奖励100万元、落户等优惠待遇。
昨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2011年北京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通报了上述信息。
71.13%须有博士学历
各单位上报需求,人力部门汇总整理,形成了目前的436名高端海外人才用工需求。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需求较为迫切,如生物医药行业,需求数量达62人;电子信息行业18人;光机电一体化领域16人;新能源与环保行业9人。
与去年相比,今年对于海外人才的入围门槛有所提高:年龄上限45岁占比93%,比去年提高13.4%;学历博士以上占比71.13%,提高了7.1%;职称副高级以上占比82.52%,提高了14.2%。
工作类、创业类,引入的海外高层次人员分为两类,该436名用工需求均为工作类。中关村人才特区将另行引进约100名创业类海外高层次人才。
已有163人入选海聚工程
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介绍,自引回的数百名海外人才中,组织部门分四批评估,优中选优,选出了163人入选“海聚工程”。该163人已享受奖励100万元、落户北京、配偶安置等优待。今年拟引入的436名海外人才也有机会“进驻”“海聚工程”。据了解,未纳入“海聚工程”的人才,落户问题由用工单位解决。
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多个地区都在推进“千人计划”等引才工程。对此,北师大教授杨世文表示,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已经完备,高等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现在国家缺少的是大师级的国际翘楚人才,“比如钱学森,支撑起新中国的原子领域、航天领域。‘引才’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引入国际顶尖人才。”
- 追访
中关村将破落户“坚冰”
市委市政府将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
受人口膨胀压力影响,最近3年进京指标逐年缩紧。但筹建中的中关村人才特区,人才落户问题有望解决。
闫成表示,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将推动六大工程:拔尖领军人才开发工程、自主创新平台搭建工程、高端成果转化扶持工程、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工程、科研学术环境创建工程、北京人才公寓建设工程;10项政策,资金奖励及财政扶持、股权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兼职、居留与出入境、落户、进出口环节税收、医疗、住房和配偶安置。
闫成表示,中关村人才特区将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成不少于1万套人才定向租赁住房,即人才公寓。
- 提示
目前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网站(www.bjp.gov.cn)、北京海外学人网(www.8610hr.cn)均已发布436个岗位的用工需求,并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海外人才可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双向选择。
- 对话
“他们的适应程度比我预料得好”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副主任称,“海聚工程”人才能适应所在单位文化
新京报:目前,“海聚工程”的163名海外人才,是否能适应北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不是认为与国外还有差距?
王禹(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副主任,“海聚工程”执行单位之一):我跟“海聚工程”的人才都有过广泛接触,他们的适应程度比我预料得还要好,都能快速进入角色,适应体制和所在单位的文化。当然,跟国外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是有差异,比如生活的便利条件,北京的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但基本上没有人抱怨,每个人都是把做事放在第一位。
新京报:现在国内外都在引进人才,打响了一场人才争夺战。在这场战役中,北京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之处?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如何?
王禹:作为首都,北京优势明显,国际交流中心,资讯发达,绝大多数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第一选择都是北京。创业需要一个人才团队,而北京是全国人才聚集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集。不过北京的生活工作成本正在加大,比如办公场地租赁成本、用工成本等。总体来说,北京在人才争夺战中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