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为山东省省属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座落在孔孟之乡、微山湖畔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宁市。学校创建于1952年,1958年批准为济宁医学院,后因国家院系调整改为专科建制,198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再次定名为济宁医学院。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校占地1726亩,拥有济宁和日照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27万m2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总值3300万元,科研、医疗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中外文藏书25万册,电子图书光盘1000余张(片),长期订阅的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
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有造诣的师资队伍,其中校本部现有在职教授50人、副教授152人、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7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教学基地兼职教授、副教授288人。另外还聘请1名院士、14名博士生导师和知名学者来校任教。
学校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医学、护理医学、药学、信息工程与计算机6个系和基础医学、社会科学、实践教学3个教学部,下设65个教研室、13个综合实验室。
学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兼有专科。设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方向、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护理学、全科医学、眼视光学、卫生法学、医药营销、康复医学7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6958人。学校自195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7年恢复招收本科生以来,已招收本科生17届,授予学士学位11届。
学校附设成人教育学院,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计划生育6个本、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3798人;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学校还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联合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学院,联合招收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法学等本、专科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目前网络教育在校生已达400余人。
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联合创办了二级学院----济宁医学院鲁抗学院,2003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本科生。
1991年以来,学校还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曲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医学院等建立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校际合作关系,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
学院现有6所附属医院(附属医院、附属人民医院、附属精神病防治院、附属滕州医院、附属金乡医院、附属湖西医院)、43个实践教学基地和26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可供教学和实习的床位1.2万余张。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教育中心、电教中心,设有7个网络教室、2个视频教室、6个中型微机室、3个语音室和23个多媒体教室,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优良。1999年建成的千兆快速以太校园网分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并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师生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书馆建成了"Gdlis"集成管理系统,全部实现了机读化。设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拥有MEDLINE、CBMdisc、CMCC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网络版光盘数据库,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主办了《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和《济宁医学院学报》两个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前者以纸印刷、光盘、电子网络三种方式出版发行,并被国家有关部门审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等。学校还同时创办了《济宁医学院院报》、《高教信息》等刊物,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以"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为依托,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理论课教学中,适应社会需要,加大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后期教学中,积极开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以来,先后有10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有3个实验室被评为省教育厅一类实验室,有4门课程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惟一临床医学改革试点专业。多年来,我校学生四级英语平均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率达99%以上,四、六级英语考试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步上升,2002年为30.5%;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的满意率高达97%以上。
学校坚持抓重点、创特色,大力推行科技兴院、科技兴医、科技兴事业的方略,先后创建了一批研究机构,形成了若干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职业卫生与环境医学实验室"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神经内科学"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精神病学"和"神经外科学"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医药卫生特色专科。学校现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特色专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22个研究所、室,有24人被确定为省、院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有23人被选拔为省、市、校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年来,学校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行为医学、心血管病学、器官移植、药理学、神经内外学、急诊医学、医药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振动病研究方面,20多年来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978年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并受国家委托,牵头主持修订了国家标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7-2002》,于2002年4月1日由卫生部发布实施;在器官移植方面,相继成功地开展胎脑移植、角膜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和肝移植,1999年山东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获得成功,目前该受植者仍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学校形成了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1998年以来,全校共有33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厅(局)、市级科技进步等科技奖励,其中2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0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励;34项发明创造获得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出版专著、教材等283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909篇,其中被SCI、EI收录61篇;在国际和全国各类学术会议交流学术论文852篇。在取得的成果中,绝大多数得到了推广应用和转化,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1987年以来不断加大对外学术交流的工作力度,先后向美国、日本、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瑞典、新加坡、印度、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派遣了50余名留学人员及访问学者,同时还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先后从英国、美国、丹麦、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引进了15人次来校任教。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国外的高校联系,开展学术和教学交流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学校以迎接省文明校园建设检查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指导思想,引导全校师生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校园文明建设中来。通过集中精力搞好软、硬件建设,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积极实施校园文明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宣传、科技创新、体育健身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学生中,以创建"优良学风班"为主线,深入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勤奋好学、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良好学风。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塑造了教职工良好的师德风范,增强了教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已连续19年被评为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16年 被评为山东 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7年被山东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2001年被山东省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自1952年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两万余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济宁医学院正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极拓宽办学渠道,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日照新校区建设。在新的世纪里,豪情满怀,奋力进取,再创辉煌!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