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劲松 通讯员 谭江山 褚振江
国防大学近年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大力推进“名师立学,名师立教,名师立校”的“名师工程”,造就了一支以金一南为代表的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名师荟萃的专家教授队伍。
“名师工程”见成效
战略教研部教授孙科佳是一位眼光独特的学者,在读博士期间,就以“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题撰写论文,被选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家评审组的评语是:“具有体系性创新的理论意义和填补重大空白的学术意义”。之后,他在军事理论创新、教学模式转变等方面又取得丰硕成果。今年教师节,孙科佳入选第四届“刘伯承杰出教授奖”。
孙科佳只是国防大学当选“刘伯承杰出教授奖”的15位教授之一。校政治部主任张文忠介绍,自2002年启动“名师工程”以来,学校提倡公平竞争,鼓励冒尖,黜庸汰劣;对名师重点扶持,予以重奖,授予终身荣誉,较好地解决了教师队伍功力不够深、活力不够强、精力不够足的问题。
如今,国防大学实施的“名师工程”已开花结果,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名师名家群体,一批年轻教授脱颖而出,共产生“杰出教授”15名,学科学术带头人197名,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303名,形成了以“杰出教授”为龙头、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中坚、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为基础的人才队伍。
“名师成长进步既受到客观的、外在的环境条件因素影响,又与其主观的、内在的因素息息相关。”国防大学“杰出教授”金一南深有体会地说。
“让有为者有位”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张彬3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身患癌症、手术后的他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奖,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各1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共产党员”,以高票当选“刘伯承杰出教授奖”。今年8月,他立了二等功。
“让吃苦的吃香,优秀的优先,实干的得实惠。”国防大学党委认为,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机制上的创新,要营造出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在培养、吸引、保留人才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为人才成就事业搭建舞台,创造条件。
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公方彬教授,作为拔尖人才选调引进没多久,学校就安排他讲大课、承担重大课题。他的才能很快得到施展,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有的成果还进入了军委和总部决策。
为给教研人员创造成长成才的“生态环境”,学校作出《关于加强尊师重教工作的决定》和《实施细则》,设立“刘伯承教学科研奖金”,定期对教研人员的教学质量、学术成果进行科学考评,对在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者予以提前晋职晋衔、颁发刘伯承教学科研奖等奖励。学校还实施了《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发展支持计划》:支持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结合岗位需求自选发展方向,实行个性化培养,为每人提供5万元发展资助经费;为杰出教授颁发8万元奖金,建立个人工作室,并配备1-2名学术助手;为学科学术带头人发放专项津贴,建立科研资助基金和学术休假疗养制度;并在办理晋职调级、导师遴选、奖项评比,以及住房分配和车辆保障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
“我们将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继续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造就人才,在教育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校长王喜斌说。
构筑人才聚集高地
教研骨干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两年来,国防大学以教学观摩比武竞赛为抓手,下功夫提高教研骨干“功力、活力、精力”问题,倡导“爱事业、爱学校、爱岗位”的价值取向,构建了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送学深造为淬火、以出国留学为拓展、以实践锻炼为深化、以支持资助为推动的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的教研骨干培养体系。
校党委坚持按照“挑尖选优、优化结构、丰富经历、造就名师”的思路,在大力实施“杰出教授”评选、学科学术带头人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推行中青年教研骨干培养和拔尖人才引进计划;为青年教研骨干配备“成才导师”,由老专家结对帮带、重点培养;采取高端引领、引育并重,加大培育名师名家力度;通过开办师资培训班、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军范围内精心挑选了60多名年轻新秀进行定向培养;推行“双向联动、项目培养和发展支持”三项培养方案,建立到高层机关代职、参加演习演练和专项调研三项实践锻炼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师资互培和教学相长三项锻炼平台。
“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政委刘亚洲说:“国防大学的作用浓缩于刘伯承这句话中,映射出任务的艰巨和使命的神圣。”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