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董一鸣
本报郑州7月17日电 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博士点总量在国家“211工程”地方综合大学中位居第一位;培养了河南省本土第一位院士……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原大地,日前,郑州大学以这样的答卷来迎接她的合校十周年庆典。
十年前,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合一成为新的郑州大学,十年间,新郑大赢得了“全国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的评价。“按教育规律脚踏实地办学,聚精会神抓好内涵,改革创新谋划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如此概括发展秘诀。
合校十年间,郑州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实现“零”的突破并达到6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由5个增加到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并达到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9个增加到81个;获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由83个增加到224个。专业硕士点由4种增加到10种,新增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5个增加到17个。
十年来,郑州大学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多项,实现了河南省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973”计划项目“零”的突破。40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填补了河南省国家自然科学奖方面的空白。霍裕平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际热核聚变(ITER)计划”,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