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目前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之一。校址位于厦门岛南端,校园占地2188亩,依山傍海、风光秀丽。与现校区隔海相望、相距3.5海里、占地2568亩的漳州校区已破土动工。
建校之初,陈嘉庚先生亲自定立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八十年来,经过几代厦大人的辛勤创业,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爱国爱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侨、台、特、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海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8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50多人。
抗日战争期间,厦门大学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坚持办学。1946年学校迁回厦门,1952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63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大学迈入新的发展时期,邓小平、江泽民、李瑞环、李岚清、钱其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厦门大学的发展,曾莅校视察。八十年代初,学校提出了"立足特区、面向全国、发挥优势、主动服务"的办学新思路,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共建"之路。1995年6月和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分别通过了部门预审和专家立项、审核,被确认为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基础研究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2001年7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
厦门大学从1986年起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标志着厦门大学已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学校还设有17个学院,包括34个系、61个本科专业,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相当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5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108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211工程"一期建设,10个福建省重点学科。
厦门大学现有教职工近4500人,其中在编全职教师1600人,非全职教师600多人(包括双聘院士6人、双聘教授8人)。在全职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2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6人,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7人,列入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全校现有在编教授368人,占教师总数的23%,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40人;副教授587人,占教师总数的37%;具有博士学位的420人,占教师总数的26%;具有硕士学位的627人,占教师总数的3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目前还有不少教师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些年来,教师的年龄结构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40岁以下的教师有1000余人,约占教师总数的64%;40岁以上的教师近600人,约占教师总数的36%。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06岁。
厦门大学现有在校学生达19129人,其中本专科生14064人,硕士生3709人,博士生908人,外国留学生710人,港、澳、台学生426人,海外函授生6000多人。
厦门大学设有50多个研究院、中心、所、室,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九五"期间有75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999年"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荣获化学化工类第一名。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研究群体,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是全国化学学科首批两个"创新研究群体"之一。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厦门大学科技园已于2000年4月开始启动。此外,为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学校已组建了微机电研究中心(MEMS)、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实力雄厚,具有传统优势与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各学科紧紧围绕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力源"的作用。"九五"期间,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76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统计,1998年厦门大学发表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六;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6项,列全国高校第三名。厦大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等也颇具特色,堪称独树一帜。目前学校拥有4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已先后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9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对台交流方面,厦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先后与台湾24所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
近年来,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大力改善。目前校舍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另由市政府兴建曾厝垵学生公寓67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40万册,仪器设备总值35700万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竞争与挑战,厦门大学提出了"把厦门大学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 学院设置: 17个
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外文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软件学院
★ 系:34个
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亚欧语言文学系;经济系、计划统计系、财政金融系、国际贸易系;会计系、企业管理系、管理科学系、旅游管理系;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音乐系、美术系;生物学系;化学系、化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海洋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自动化系;物理学系、机电工程系;建筑系、数学系;华文系、中医系
★ 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7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生物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化学、历史学
★ 博士学位授予点:28个
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统计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高等教育学、汉语言文字学、英语语言文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物理、科学技术哲学、戏剧戏曲学
(另有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覆盖的可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31个)
★ 硕士学位授予点:92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学;高等教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国际关系;中国少数民族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传播学;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物理与化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工业催化;环境工程;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刑法学
(另有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覆盖的可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16个)
★61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
哲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法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法语、日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音乐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工程、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五年)、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环境科学、艺术设计、电子商务、金融工程、网络经济学、保险、汉语言、生物工程、微电子学、生态学、中医学(五年)
★ 专科专业:4个
飞机维修工程、通信技术、电子商务、高级护理
★ 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
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经济史)、国际法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动物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
★ "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的学科:8个
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现代动植物生物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光电子材料与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学、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管理、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
★ 省级重点学科:10个
海洋资源与环境、凝聚态物理与信息光电子材料、分析化学、微机电系统与微机械系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台湾问题与闽台关系研究、民商法学、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传播学
★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
化学、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
东南亚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台湾研究中心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化学、生物科学、海洋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物理学
★ 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
蔡启瑞 张乾二 田昭武 黄本立 唐崇惕 万惠霖 赵玉芬
郑兰荪
★ 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林 鹏
★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
赵玉芬 林祖赓 洪华生 杨国桢 邱华炳 胡培兆
黄美纯 吴世农 李如龙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
张乾二 胡培兆 唐崇惕 万惠霖 林祖赓 陈金泉 许经勇 许克平 张鸿斌 杨国桢 林仲华 杨春时 张福基 郭晓峰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
郑兰荪 孙世刚 林昌健 田中群 黄培强 杨 勇
戴民汉 赵景泰 焦念志 林圣彩 吴 玮 吴晨旭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
郑兰荪 曾华群 田中群 方维平 焦念志
★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
陈振明 陈亚军 林亚南 王克坚 严重玲 吴玮 杨灿
★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6人
郑兰荪 田中群 商少平 杨 勇 陈金灿 陈支平
廖益新 杨 斌 曲晓辉 王 旭 王光远 邬大光
夏宁邵 曹泽星 程立新 陈清西
★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7人
吴世农 邬大光 陈振明 吴玮 徐昕 江云宝 刘峰
★ 列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8个
物理化学、动物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无机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列入"闽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4个
会计学、财政学、凝聚态物理与信息光电子材料、微机电系统与微机械系统
http://www.xmu.edu.cn/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