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立足本校实际,树立集资助、教育、管理及服务社会等功能为一体的大资助理念,坚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等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家庭贫困学生不带一分钱也能上学,把绿色通道铺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门口。在切实做好物质资助的同时开展诚信感恩教育,“五自”教育以及“三爱”教育,并明确提出要“以真爱培育真爱”,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他们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锻炼能力,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北京交通大学的做法:一是抓好国家助学贷款和诚信教育相结合这个根本。学校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制定了《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规范申办流程,简化了咨询、申请、审批等手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公开化、专业化、规范化。2005—2006年,学校为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25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办理了手续,签订借款合同总金额近5000万元。与此同时,学校把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宣传国家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会、毕业生诚信教育讲座、《百姓征信手册》讲解会等教育活动。开展以“责任•诚信•感恩”为主题的大型征文,校报上长期开设宣传专栏,建立校内诚信档案,举行诚信宣誓,教育学生“知荣辱,讲诚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抓贷后管理工作,每年向即将毕业的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发出《用信用担保、用人格承诺---致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让贷款学生了解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教育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要及时归还贷款,做一个诚信的人。同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各学院成立催款小组,对进入还款期的学生定期提示,对违约学生及时催款,对学院的催款工作进行评比与督导。给贷款毕业生制作“还款诚信卡”,提醒他们恪守信用,积极履约还贷。
二是抓好勤工助学与促进学业、锻炼能力相结合这个关键。学校成立了勤工助学办公室,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对勤工助学工作统筹规划,规范操作。制定《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工作章程》,完善《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印制《学生勤工助学上岗协议书》,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勤工助学基地。每学期举办一次“北京交通大学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双选面试洽谈会”,协调组织校内各单位为学生提供了近2000个助学岗位,优先安排家庭贫困学生上岗。每次都有2000余名学生参加洽谈会,上岗学生中贫困家庭学生占85%以上。每小时工资由5元提高到8元,户外岗位提高到10元。每月有近2000名学生工作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全年发放勤工助学补助450多万元。此外,有1000多名研究生从事助教、助研和助管“三助”工作,该项补助每年达50多万元。学校将勤工助学作为自信、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五自”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提供资助的同时,加强上岗学生的指导与培训,加大岗位监督与考核力度。注重将助学与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上的自强自立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相结合,使每一个岗位都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一方面,学校召开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会,创办《助学》报,开展“一帮一”结对工程,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参观、植树、赠送励志书籍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制订“资助学生工作服务规范”,帮助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参与勤工助学,树立“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双手创造财富”的理念,激发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电气学院0206班贫困生岳元长同学经过四年的勤工俭学锻炼,从一个腼腆内向的山里孩子慢慢成熟,毕业时被北京一家知名电力公司录用。电气学院贫困生吴继承从非典时期开始勤工俭学工作,几年来在学业、能力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还为所在办公室管理工作提了许多有益建议,毕业时被深圳一家公司录用。电信学院自动控制99级贫困生谢砚青同学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锻炼了能力,有了自己的发明专利,以价值300万元技术入股,成为某公司股东。
三是抓好经济资助与爱心回报相结合这个重要环节。学校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尽可能扩大受资助学生范围。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免或部分减免学费达100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办妥之前,每年拿出近10余万元专门用于解决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2004年创立“思源助学金”,倡导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为身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3年累计收到捐款近60万元。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了奋进奖学金,鼓励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密切联系校友和社会各界,扩大资助来源,设立新长城自强助学金、中海油基金、银桥奖学金、福地助学金、圆舜通助学金等社会奖学金和助学金。全校每年奖学金总额达到1000万元,学生获奖面达到68%,发放各种助学金400多万元。在争取社会各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积极开展爱国、爱社会、爱他人的“三爱”教育,积极引导受助受奖同学想方设法回报社会、资助他人。学校组织家庭贫困学生参观地铁盾构工程、奥运场馆,以及宋庆龄故居、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台湾大学生交流活动。先后成立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的“励志社”、“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等社团组织,建立贫困生个性档案,组织开展英语口语培训、电脑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会及心理素质培训等活动,专门为家庭贫困学生服务。社团成员经常在学校和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社区、街头等从事公益性活动。比如,建立了国家图书馆服务小组义务整理图书,与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办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沂蒙老区开展以“交大资助老区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宣传资助政策。在充分借助当地媒体力量的同时,也到当地的中学、农村及学生家中进行政策讲解,让更多贫困家庭及学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据了解,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到资助后也主动捐款帮助其它困难学生。“思源助学金”设立后,就有不少家庭贫困学生主动捐款,比如经管学院李仰淮一次性捐助500元,机电学院李慧娟捐出100元,土建学院崔庆合捐150元。一名享受企业资助的国防生,在得到了奖学金后,主动提出将自己的资助让给比他还困难的同学。交通运输学院2001级校友李淼在学校得到过别人资助,毕业后事业刚刚起步就主动设立“爱心•诚信”助学基金资助学生,受助学生在工作后自愿还款并将款项直接汇入基金,用来资助更多的学生。土建学院家庭贫困学生高富浪,一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还坚持为希望工程的资助活动捐款。2006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舍己救人,英勇献身,被北京市教委、市委教育工委追授为“北京市优秀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