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申报的“精算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虚拟现实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网络空间安全、医疗保险”等6个专业全部成功获批,新增专业今年开启招生。至此,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为86个(不含专业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交叉10个学科领域。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的决策部署,学校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积极推动专业优化升级,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5年新增本科专业列表
“精算学”专业
“精算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数学、统计学为核心,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聚焦风险评估与管理。
精算学专业紧扣国家数字化战略方向,融合数学,经济学和气象学前沿理论,构建“风险识别-量化建模-决策优化”的全链式教学体系。以保险产品设计、养老金体系、灾害保险定价为三大战略场景,重点培养不确定性建模、动态定价、偿付能力评估及资本结构优化等核心能力。通过概率论、随机过程等基础理论,结合Python/R编程、机器学习算法,打造“数理根基-精算模型-智能工具”三位一体知识体系。人才培养对标SOA/CAA国际认证,聚焦精算师核心胜任力,培养兼具风险量化与战略决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和金融安全战略。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结构转型需求,服务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设立的工科专业。
该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全链条技术需求,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材料物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办学积淀,借助新能源器件与界面科学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深度融合大气科学、信息科学等优势学科,强化新能源材料在极端气候适应性、区域能源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研究,培养具备“材料-能源-气象”多学科融通能力的高端人才,建设“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国际视野”的特色专业。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是立足于国家虚拟现实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服务于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领域产业链人才培养需要,同时服务学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专业。
该专业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交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依托“元宇宙文旅场景应用技术研究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元宇宙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探索交叉学科的新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宽厚基础、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的虚拟现实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服务国家集成电路领域战略需求,以及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信息”等学科交叉领域,依靠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办学经验,专注于提升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创新教学驱动、科研助推、市场需求导向、产业支撑,力求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及产业对接等方面树立标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卓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推动集成电路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立足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需求,面向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关键基础设施及数字经济领域的安全挑战,构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深度交叉的学科体系。
该专业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和“+信息”的学科交叉优势,充分发挥学校雄厚的学科积淀与丰富的育人经验,着力提升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多维度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兼备扎实理论根基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跨学科复杂性问题,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医疗保险”专业
“医疗保险”专业是融合医学、经济学、保险学、管理学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该专业紧密贴合我国深化医改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医疗保险政策及经办管理、商业医疗保险管理及精算、药物经济学等方向开展教学与研究,旨在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保险理论与政策法规,掌握医疗保障管理、健康保险运营、药物经济学评估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毕业后具备在医保部门、医院、商业保险公司、医药企业等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