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教育新闻 > 综合新闻

90%教授走上本科讲台:让大学精神更具光辉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9-11文章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姚晓丹 刘茜

  9月9日,新中国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中,100位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也走上领奖台,接受属于他们的那份沉甸甸的荣誉。

  据教育部公布的有关信息,自2003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教授要上讲台”的指示要求开始评选表彰工作以来,已经完成了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与表彰工作,先后有400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师中的杰出代表获此殊荣。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介绍,从2003年设立奖项以来,教授给本科生上基础课的比例从当年的54%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

  越来越多教授走上讲台

  高教司副司长杨志坚说,设立教学名师奖的目的就是鼓励教授上讲台,奖励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从本届1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情况看,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师80名,从事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20名;从学科分布来看,11个学科门类都有表彰人选;从学校分布来看,有43名教师来自部属高校,54名教师来自地方高校,3名教师来自军队院校。获奖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4岁,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41岁;获奖教师中,女教师占22%;西部地区获奖教师占获奖总数的13%。其中,两名院士获奖者成为本届的亮点。

  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就是一位著名院士,93岁高龄的他今天仍活跃在讲台上,每周为本科生授课。申泮文从教近70年,枯燥的化学理论随着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在南开大学校园里,师生们经常可以看到倒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的申泮文。

  两名院士获奖者中的另外一位是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教授钟南山。在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战役中,钟南山教授成果卓著。据他的助手向记者介绍,已经73岁的钟南山除了每天的门诊、科研,一直坚持给本科生生动讲述呼吸内科学、哮喘学等课程。

  许多人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认识了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作为一名知名学者的他始终坚守讲台。今年三四月份,王立群教授连续做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术前还坚持给本科生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王立群告诉记者,术后的休息安排到年底,明年的课程将继续安排。

  曾几何时,一些高校出现了办学思路上的迷误。在一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浓厚,且建立起了相应的考评机制,甚至出现了“‘一流’教授搞科研,‘二三流’教授搞教学”的说法。一些教授或忙于校外讲学、或转到校内的行政单位工作成为领导,很长时间都不愿意走上讲台教学,以至于不少学生上了四年大学也难觅教授、名师的踪影。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努力,随着鼓励教授、名师走上讲台的各种政策不断出台,名师、教授给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的比例逐年增多。有学者评论:更多教授走上讲台,让大学精神更具光辉。

  “有教授的引领往往效果更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斌贤也是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获得者之一,除了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他还给本科生带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名著研读等课程。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授在专业领域里工作时间长,视域宽,对教学节奏的把握、学生反应的把握更有经验。本科生处在开启专业领域之初的阶段,有教授的引领往往效果更好”。

  许多人都熟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毕业生张杰告诉记者,教授、学科带头人就是他们心中的“大师”,他说:“在北大读大一的时候,当时我们还没有确定专业,哲学系的赵敦华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西方哲学简史,外面下着雨,教室里温暖安静,教授娓娓道来。下了课,同宿舍一位同学毫不犹豫地报了哲学系,投在先生门下。”记者注意到,这位赵敦华教授也是第五届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获奖者之一。

  同样是南开校园,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90高龄坚持不懈给本科生授课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有一次,他甚至从医院坐着轮椅回学校上课。一些学生回忆:“听陈先生的课是一种享受,他可以把许多学科融会贯通。”许多学生早晨不到6点就去教务处排队申请选陈先生的课,一位学生说:“其实我当时有些地方是听不懂的,但是听不懂也要去,看到陈先生就是一种动力!”大学生们说,这就是名师的魅力。

  大学发展需要师生之间传道解疑,教学相长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名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发挥着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学风典范作用。

  为了鼓励教授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教育部和很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教育部甚至规定,两年不上课的教授要转为研究员,不给学生上课的大学老师不能参加副教授和教授的评定。此外,还规定教授上讲台一年400学时的教学任务。

  北京大学早在2002年就制订了《北京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的相关文件,就名师上讲台提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推动措施。从2002年开始,教学工作量达不到教育部或学校相关要求者,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或副教授职务。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介绍,清华每学期开1800—1900门课,其中近80%由教授、副教授上。教授平均每人每学年任课1.4门。清华有47名院士,65岁以下的14位,直接给本科生上课的26位,一批七旬左右的院士仍站在讲台上。而据清华的师生介绍,顾秉林教授本人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从未中断过教学。即使到学校行政机关工作甚至担任校长后,顾秉林教授仍然坚持每年讲授《大学物理》部分内容。

  不少专家认为,教授的岗位应当在讲台上、在图书馆里、在实验室里。教授不去“教授”,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大学发展更需要师生之间传道解疑,教学相长。申泮文说:“如果在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我的一生与祖国共命运,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教授上讲台,要从制度上规定,更要从文化上影响

  不少学者都指出,前些年,我国很多高校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教授埋头科研忽略教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科研成果实实在在,比较好评价;而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相比之下,其成果是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也不太好评估。

  “重科研轻教学是全世界研究型大学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日本、美国的高校中都存在这个现象。”张斌贤告诉记者。

  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贺善侃指出,教授不授课,学生势必难以跟踪学科前沿,难以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中进行创新。他认为,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教授纵然有较深的教学资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所有这些教学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教学实践,一旦脱离教学,这些经验就会老化、过时。从这个意义上说,给本科生授课,也是教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旦脱离教学第一线,教授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不成其为教授了。

  张斌贤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时的所见所闻令他很受触动。他介绍说,在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无论一名教授多有名气、多有影响,都会十分乐意从事教学工作。他认为,培养学生是教授的职责,教学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一个拓展。鼓励教授走上讲台不但要从制度上规定,更要从文化上影响,在我们的高校中形成浓厚的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氛围。

标签:教育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