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求职就业

毕业生求职期间的保障有隐忧 政府应设计安全网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3-25文章来源:工人日报作者:陶映荃 郭鑫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1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强硬表态:将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定位于初次就业率达到70%的水平。此外,毕业生登记失业后半年内的就业率要力争达到60%以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进行登记认定后,半年内的就业率要力保90%以上。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从去年底至今,全国各省市针对高校毕业生所举办的专题就业招聘会密集度之高,被评论认为是历年之最。

  日前,记者对北京工商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的一些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走访,接触到的同学普遍反映,虽然近一段时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确不易。

  王晓辉来自贵州,原来一心一意准备考托福,打算一毕业就出国留学,没想到碰上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自己的托福考试成绩不理想,看来出国的事需要拖一拖了;这期间,她错过今年的研究生考试。目前的计划是,继续为出国做准备,同时,找一份工作解决出国前的生计问题,并希望能找一个可以落户口的单位。经过托人和自己跑招聘会的一段经历,她发现,今年大学毕业生要想在北京落户,黑市户口最少也要花十万元才能买到;而正式的单位招聘,户口是留给博士或硕士的,本科生几乎没有竞争力。

  记者调查发现,在困扰大学生就业难的多种原因中,供需双方观念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信息闭塞的小城市、乡镇、农村,实力薄弱的基层单位、民营企业等,急需有专业技能的年轻血液来充实队伍;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却渴望在物质基础好、精神财富充裕的大中城市生活、在500强等顶尖企业就业。这道现实与预期之间的鸿沟很深,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一些毕业生陷入就业难的困境,而那些招不到人才的企业也面临发展的困境。

  毕业生求职期间的生活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保障是由父母提供,同时也有助学金、奖学金和银行助学贷款等多种辅助方式;还有极少一部分受惠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机构等的资助,部分特困生甚至需要通过长期打工兼职来保证基本生活。

  朱婧堃是北京工商大学2008级毕业生,她说:“2008年7月~10月这三个月我没有正式工作,除了每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自己也找了一份家教。每月基本花费,加上找工作的交通费和房租,总和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呀。我父母是工薪阶层,想到自己大学毕业了还要依赖他们,心里很愧疚,我现在非常努力,就是希望能尽早独立。”

  朱婧堃笑着说:“如果不是三个月后终于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估计再坚持两个月,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北京工商大学应届毕业生韩垒算了一笔账:这几个月为了找工作,她用于复印资料、照相、交通的钱,加上购买职业装已花了七八百元,此外,还有跑各种招聘会及考试、面试,等待复试的时间,同时还得准备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虽然该做的都做了,但她感觉机会渺茫。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其中规定,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小病能医大病能治

  根据媒体公开披露的消息看,近年,来自民间的各种慈善机构,对患上重大疾病的大学生纷纷解囊相助的事例不少。这些事件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明显不足,其自身也缺少对生活及医疗等保障的个人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各地正将大学生群体纳入医保范围。

  3月20日,一位不愿透露校名的北京某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姜老师提出:“新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抗风险能力差,失业后面临生活和健康的双重保障丧失。因而,毕业后到找到工作期间的医保问题如何解决,还是一个保障漏洞。一般的小病还好说,如果是重病治疗费就要全靠自己和家庭承担,这对大多数家庭是灾难性的。因而,当前能做到的预防措施是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如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提出,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医疗保险意识。

  也有相关专家建议:建立国家专项支持、商业保险和救助基金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以国家专项支持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以保障失业大学生就诊医疗的需要,实现了小病能医、大病能治的目标。

  专家呼吁,在政府积极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需关注失业大学生的社会和医疗保障问题,为毕业到就业期间的大学毕业生设计一张安全网。本报记者 陶映荃 实习生 郭鑫

标签:就业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