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志愿填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求职就业

"先就业再择业"成共识 大学生放下"等靠要"心态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1-05文章来源:劳动报作者:未知

  天寒,有雨。这是2009年第一个工作日的天气。作为2009年的首要任务,申城的就业状况如何,政府在为求职者做些什么,那些正走在求职之路的人又是怎样的心态?

  昨日,本报记者多路出击,奔赴节后首个大学生招聘专场、职业指导中心、就业促进中心等地采访。我们没有发现消极的“等靠要”现象,看到的是转变心态愿去基层“吃苦”和主动开展就业帮扶的共识。

  百家企业助大学生就业

  “你们这招储备人才?老师,我符合吗?”递上自己的简历,满脸诚恳的小王用企盼的眼神望着闵行区教育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坦言自己连投近百份简历都石沉大海、现在迫切需要找个“家”的她,是华东师大教育学专业的应届硕士生。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小王又一次地和同学们“奋斗”在了招聘会的战场上,而这场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招聘会也是首次由区政府出面召集企业集中“解决”应届生的就业难题。据悉,昨天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和学校总数加起来超过了100家,提供就业岗位也分成直接上岗1000个、储备岗位500 个,以及见习岗位2000个等不同种类。

  新岗位点燃求职希望

  小王告诉记者,早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她就开始了找工作之旅,并且一直通过网络关注着教师进修学校的招聘信息。可是,“锁定”了1年有余,还不见有位子“空”出来。在昨天的闵行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场会上,小王赶忙问起了工作人员,当她得知即使有空缺岗位,需要“丰富教学经验、在专业领域出类拔萃”时,小王觉得刚毕业的自己铁定没戏,但一个新名词“储备人才”重又点燃了她的希望:“我可以先在基层锻炼起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肯定有我发挥作用的地方……”

  和小王一样,现场有不少毕业生都表示先“落脚”,之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三学生陈敏告诉记者,现在就业形式很严峻,上上策是找到稳定的工作度过这个寒冬。中文系研三学生贾冬梅的话更直接:“虽然人才储备计划声明要下基层、下乡,但大家还是非常看重。先找份工作、安定下来,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

  肯去基层不怕吃苦

  昨天招聘会现场的竞争氛围很浓,明知道储备干部的第一年要去农村或者基层社区“吃苦”,可争这位子的大学生照样“打破头”。在古美社区的招聘台旁,4个大学生正在认真填写人才储备计划招聘表格。政治学研三毕业生陈同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现在的就业形式下,我们都非常倾向于找事业单位。人才储备计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不少用人单位进一步向应届大学生倾斜,部分企业甚至特地调整了今年的招聘计划。“受金融危机影响,我们停止了社会招聘,不过,没改变校园招聘计划。”在现场,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古美社区招聘负责人则表示:“今年,我们扩大了储备人才招聘数量,预招聘30名大学生。”闵行区教育人才中心的有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往年招收30%应届生的比例已经被调整到50%以上,并且还将招20个储备老师,“落户”在教育人才中心。

  多数愿意降薪求职

  针对全市20所高校近2000名学生所做的“2008上海大学生应对金融风暴就业意愿调查”也显示,为了确保顺利就业,32%本科生愿意在首次求职时降低薪酬标准。

  调查主办方成才与就业杂志社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占毕业生总数大头的本科生,面临的求职竞争最为激烈,心理压力也最大。因此,他们往往采取更倾向于市场实际的就业策略。调查中,愿意下调薪酬的本科生达到32%,不愿下调者仅8%。另外一些人则是持“随机应变”的态度,平均为60%。就业专家分析说,实质上,这还是愿意松动薪酬期望的一种表现。

  而且,超过半数硕士生也持“随机应变”的观点,他们中愿意降低薪酬期望者与不愿降低薪酬期望者的比例较为接近,表现出两种就业意愿:一种是具有掌握核心竞争力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研究生,相信自己,对就业充满信心,故仍“待价而沽”;另一种是有专业限制、缺少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前景,或仅为能留沪工作,愿意“降价以求”以换取就业机会。

标签:就业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