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求职就业

重庆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 农村也变“香饽饽”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08-14文章来源:新华社作者:刘亢、黄豁

   新华社重庆8月11日电(记者刘亢、黄豁)一方面广大农村人才紧缺,一方面大量无法就业的大学生“漂”在城市。针对这种“城乡人才二元结构”,根据中央提出的5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战略部署,重庆市大胆创新,给身份、给待遇、给位置积极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确保大学生“选得准、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有前途”,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机关工作人员主要从乡镇遴选、年轻优秀干部从基层一线培养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探索出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新模式。   

  大学生为何不愿下基层就业?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3200万人口有近2/3在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重庆农村却普遍存在人才结构失衡、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已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比如,不少区县水利系统没有一名水文、地质、测绘、电力专业人才,林业系统没有一名林业专科以上的人员,90%以上的乡镇计生站只能开展计生咨询等业务,连一些常规性的节育手术都无法开展。潼南县卫生系统2000年以来引进146人,目前已流失128人,而县农业系近5年就流失专业人才82人。

    一方面是农村人才紧缺,另外一方面却是大学生毕业生宁愿“漂”在城市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据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的联合调查,仅重庆九龙坡区、潼南县、云阳县、酉阳县4个区县目前就尚有11389名大学生没有就业,其中仅潼南县就有4380人。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农村基层急需的农业、医疗、教育、文化、法律等专业人才。调查还显示,有94%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因素比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缺乏激励机制,党委政府的良好意图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现实需求有较大“落差”。大学生下基层工作在身份、待遇、前途等方面都存在后顾之忧,即使到了基层也难以发挥作用,宁可“漂”在城市,就算找不到工作也会有更多机会。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毕业后服务农村基层的项目不少,有组织部门的“选调生”、团委系统的“西部志愿者”计划、教育部门的“特设教师岗位”、人事部门的“三支一扶”计划等,但其身份、待遇、政策都不统一,对大学生也缺乏足够吸引力。比如,“选调生”解决了公务员身份,“特设教师岗位”解决了事业单位人员身份,而其他项目没有解决人员身份问题,“西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还面临着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在待遇上,选调生和“特设教师岗位”按正式人员标准发放,而“西部志愿者”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只有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

  重庆给身份、给待遇、给位置解决大学生下基层的“后顾之忧”

    根据重庆的实际情况,重庆制定了《重庆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从2008年起,5年内选派32511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及村工作,其中选派1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力争到2012年全市9986个村“两委”班子中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0%以上。为了支持这一计划的实施,重庆决定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保障,市财政将拿出5亿元专项经费,各区县财政配套5亿元经费,用于保障大学生到基层服务的工资和津补贴的发放。这也是重庆直辖以来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项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重庆市人事局局长姜平说,对于重庆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地区来讲,选派大学生下基层既有利于解决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又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填补城乡人才鸿沟的“双赢”举措。

    大学生不愿意下基层的重要原因是在身份、前途、待遇等方面存在后顾之忧。为此,重庆今年5月出台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激励大学生下基层建功立业。

    针对目前大学生服务基层项多家牵头、缺乏统一规划和相互衔接脱节等问题,重庆将选调生、特设教师岗位、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大学到村任职等项目整合起来,作为“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统一制定选派计划、统一制定政策规定、统一组织报名考试、统一办理录(聘)用手续,从根本上解决下基层大学生补贴标准、考核方式、身份性质不一的问题。

    重庆还大胆创新制度设计,对下基层大大学生“给身份”、“给待遇”、“给位置”。对于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实行就业“兜底”,服务期满两年且考核合格,直接录(聘)用为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村服务年限计算为工龄;改变过去选派下村大学生只发生活费或见习费的做法,执行所在地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标准,并为大学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选派到村的大学生可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经过锻炼且党员干部都公认为“优秀”的,通过有关程序,可担任村“两委”负责人。

    建立优秀人才“下得去、上得来”的选人用人机制

    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说,目前,相当部分年轻干部直接从家门-校门-机关门,缺乏基层一线锻炼和艰苦环境磨砺的工作经历,缺乏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的干部就越少。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产生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危险,使干部脱离群众。他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的有效途径,也是改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用制度,建立从基层选拔人才机制的重要举措。

    重庆以改革现有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用制度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从基层选拔人才机制,畅通基层人才成长通道,让优秀人才“下得去、上得来”。从2008年起,重庆市、区县机关补充公务员,主要从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择优选调。市、区县机关公开招录公务员时,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中招录的比例不得低于60%,以后每年提高10%,2010年以后不低于80%;市、区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中招录的比例不得低于40%,以后每年提高10%,2010年以后不低于60%;新提拔的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原则上要有基层锻炼经历。

    由于打破了条条框框,使大学在基层有干头,有盼头,重庆面向全国选派大学生到乡镇和行政村任职引起大学生浓厚兴趣,到报名截止时有16069人报名,其中报考行政村的大学生8062人。

标签:就业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