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求职就业

三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调查 学生 家长该信谁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07-28文章来源:法制日报作者:未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和高校时就不得不考虑几年后的就业问题。
    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就成了他们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不同性质的机构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统计结果,面对学校、教育部门和第三方调查机构所发布的不同的就业率数据,学生、家长究竟该信谁?

    毕业生反映高校数据有水分

    据记者了解,大多数学校都有对自己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在招生的时候甚至会用来作为宣传推介的依据。

    记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看到一份材料显示,上海某大学毕业生2007年就业率达到93.06%。截至2007年10月31日,该校2007年本科就业率94.88%,专科高职就业率77.46%;师范生就业率96.65%,非师范生就业率92.04%。

    长期以来,各高校特别是就业情况不乐观的高校就业信息,很少对公众公布,甚至讳莫如深。一些就业形势不好的学校,更是把就业率当作死守的秘密,担心公布出来会影响招生。

    武汉某所高校法学院的毕业生王玲告诉记者,她们学院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和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是有差距的:“我们学校法学院的就业率究竟如何其实不好说,计算方式不同嘛,学院自己公布出来的数据,肯定比我们实际就业率高。就我和周围同学的亲身体会来说,我们法学院的就业情况在全校排倒数第二,估计只比哲学专业好一点。”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学生、家长不敢全然相信各高校“就业办公室”在学校招生时宣布的统计数字。此时,寻找官方的权威数据成了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真实情况的渠道之一。

    高校不满教育部门就业报告

    据媒体报道,日前,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2007年的就业状况,就业状况依据每年9月初,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数据,最容易就业的60个专业脱颖而出。

    据报告显示,工学各专业普遍就业率较高,其中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四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采矿专业、车辆工程也连续四年就业率在90%以上。然而,一些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如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专业在85%左右徘徊。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文科毕业生就业率稍低于理、工科学生。

    就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出炉前后,今年6月17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囊括省内109所高校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2007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截至2007年12月31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协议就业率59.50%,比去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率29.79%,比去年下降2.7个百分点,升学出国率7.60%。

    在不同学历层次方面,毕业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94.84%,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90%,高职(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19%。据介绍,这份就业情况里的“就业率”是由3个部分组成:升学和出国率、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灵活就业率是指未签订协议书,从事非全时工、季节工等的毕业生数与总毕业生数的比例,实际是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其中,前两项代表了    就业质量和层次。

    令教育厅始料未及的是,这本“大学生就业白皮书”的发布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轩然大波。不仅96.89%的高就业率数据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广泛的质疑,而且由于灵活就业率覆盖范围过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分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也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同时,由于当地媒体将根据这本全是数据统计、而没有文字分析的就业白皮书,开出了就业率排行榜,引起了高校的普遍不满。因为根据媒体排行榜显示,作为江苏高校第一梯队的各大名校就业率排名均在20名以后,有的报纸甚至做出了“名校不如民校”这样的新闻标题,这让一贯感觉良好的这些大学在公众面前感到“很没面子”。于是这些高校纷纷向教育厅和这份报告“开炮”,令本完全出于善意的教育厅十分“难堪”。

    其实,类似江苏省教育厅的“遭遇”早有先例。教育部在1999年就公布过高校就业率,学校反响强烈,特别是排名靠后的学校。尤其是2003年4月7日公布的其直属高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反响尤为强烈。因为这年恰逢扩招后,本专科学生全面毕业的第一年,一些地方更把就业率与专业的生死存亡联系起来。广东省明确提出,把就业率作为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那些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根据情况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就业排行榜引起震动就在意料之中。这份调查把全国74所高校划分为6个档次。一向在各项大学排名中位于前列的国内某顶尖大学,仅仅处于第三档,就业率在85%至90%之间。一些高校纷纷质疑这样的调查是否科学。个别排在后面的学校在招生工作中用各种方式“消除影响”。

    当然,对这样的调查,也有冷静理性的声音。中国政法大学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谢处长,对教育部的公布行为表示理解:“高校就业率以官方名义来发布,会使可信度更高些。有些排在后面的学校认为在高考咨询的时候公布会严重影响生源,但是排在前面的会想,这样公布能够促进我的生源,这也是一种优胜劣汰。”

    第三方机构是否可信

    相对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就业率的调查,一些调查公司的调查方式、方法有所不同。

    麦可思公司是一家教育数据咨询公司,其创建人王伯庆博士认为,毕业时的就业率不能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态、毕业半年后毕业生的就业状态比较稳定,能较好地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

    另外,该公司认为,按劳动经济学的惯例,就业率的计算不应包括毕业后在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人员。

    日前,该公司公布了对毕业半年后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的调查数据。其报告数据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人数达到约420.26万人,即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5%,而在剩下的60万失业大军中,有44.55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4.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0.99万放弃求职和求学。

    麦可思公司与高校、教育部的统计方式有两处明显的差异:一是毕业后在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人员不在就业率的计算范围之内。

    二是他们统计的,是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态,这也是为什么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会远远高出毕业时55.8%就业率的原因———一是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二是毕业生遭遇到求职挫折后会调低偏高的就业期待。

    虽然教育部门一直表示,不能简单地用就业率来判定学校或者专业的好坏,但现实却是就业率的高低,仍是社会衡量某个学校或专业的重要参考信息。无论是高校的招生,还是学生报考志愿,学校、专业的就业率都成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面对不同性质的机构出具的就业率调查数据,学生、家长究竟该听信哪一方?

    这是一个问题。

标签:就业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