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把老板炒了”,成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间的一句流行语。上班后,不少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却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份工作与自己的理想有着很大差距。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开始频繁更换工作。
6次“炒老板”寻找理想职业
去年,朱子文从云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在过去的一年间,他已经在4个城市更换了6份工作。朱子文是陕西安康人,毕业后的前两份工作都是在昆明当地、专业对口的政府部门。不到3个月,他就对每天送文件等琐碎小事厌烦不已,于是决定从商,进了昆明一家私人外贸公司。虽然外贸公司的薪水高,也能学到一些“生意经”,但他却清楚地意识到,在这里永远是个打工仔,于是,3个月后,他辞职来到珠江三角洲。
朱子文在广州找到一份电脑销售员的工作,由于不懂粤语等原因,他很快又对广州失望,于是辞职来到东莞,成为某公司的业务员。由于这份工作没有任何挑战性,3个月后,他又一次辞职,前往深圳。在深圳,他如愿在一家全球500强外企找到了份待遇不薄的工作,生活相对宽裕起来。但是工作的压力、办公室内的明争暗斗、各类应酬越来越让他受不了。终于有一天,他背起行囊回到了陕西的家。自主创业是朱子文目前的计划,他十分看好西安的发展前景,打算用前6份工作积累的经验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
专家:就业首先要脚踏实地
面对社会纷杂的环境,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少走弯路、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石英所长。他说,频繁换工作的毕业生,本身就有能力且自信,有着明确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动力。但是,频繁跳槽反而会让自己面临容易“失业”的窘境。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是很重要的。
石英建议大学生,一定要将自己的位置找准,要让自己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等着社会来适应自己。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需要用工作来锻炼和成长自己,应该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也就是说,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首先要脚踏实地,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这两三年时间累积经验,丰富自己,然后再去选择理想的职业。
当然,技术型专业的毕业生在技术型的行业工作更容易发挥自己,也就较少出现跳槽行为,而用人单位都有着自己的“可替代岗位”和“不可替代岗位”。就业面广的“大路专业”毕业之后往往最难找工作且最不稳定,竞争也最激烈。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好好工作,使自己的岗位成为“不可替代”,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