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和新农村建设中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基层干部人才缺乏的现状,山东省枣庄市自2007年起建立多层次的制度激励体系,吸引大学毕业生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提高待遇 激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
枣庄在山东属欠发达地区,每年回流的大学毕业生在1000人以上,就业难度较大。与此同时,枣庄市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较为普遍,村级干部队伍薄弱已经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
2007年,借村委集中换届之机,枣庄市面向全市公开招考400名当地生源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选拔基层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去。
为吸引大学生踊跃投身新农村建设,枣庄市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第一,大学生“村官”享受所在乡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同等工资待遇,所需经费主要由区(市)、乡镇两级财政负担,枣庄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第二,大学生“村官”取消见习期,直接执行转正定级工资;任职期间考取事业单位的,也不再实行见习期,其到农村任职并交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村官”合同期为3年。为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锻炼,枣庄市还特别规定:在农村工作满3年的,报考枣庄市各级事业单位,在笔试成绩中加10分;超过3年的,每满一个工作年度再加2分。枣庄市人事局副局长张厚抗说:“这样的加分力度,基本可以保证这些大学生顺利通过笔试。”此外,3年后枣庄市还将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组织事业单位定向录用考试,直接将一批素质高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充实到正规的干部队伍中去。
注重培训 激励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
为了让大学生尽快熟悉农村事务,枣庄市组织人事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细则:岗前培训主要是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重点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岗位培训注意“传、帮、带”,重点解决“如何干、干得好”的问题。
在岗前培训中,枣庄市将“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任务细化分解为专项职责任务和公共职责任务两个方面。专项职责任务方面,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重点配合做好村级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担任村主任助理的,重点配合做好促进村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工作。公共职责任务方面,要求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做好“六大员”: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文明新风,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深入田间地头,收集社情民意,当好社情民意“调查员”;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新知识,帮助群众致富,当好富民强村“促进员”;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主动送服务上门,当好群众事务“代办员”;每人联系1个贫困户或救助1名孤贫学生,及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学习辅导等,当好弱势群体“救助员”;及时下载课件节目,帮助查询科技致富信息,排除设备故障等,当好远教工作“助推员”。
在岗位培训方面,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1名乡镇班子成员、1名乡镇部门或站所负责人、1名村党组织书记,结成帮带对子,定期沟通指导。同时,还安排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挂任一定职务,每半年轮换一个岗位,并参加乡镇每周组织的机关干部集体学习、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等。
发挥专长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受到广泛欢迎
受益于良好的激励政策,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上岗不足1年的大学生村官已经给枣庄市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受到了群众和镇村两级干部的好评。
2007年11月,枣庄市店子镇龙虎村的奶牛养殖户突然发现,奶牛产奶量明显下降,而且质量也出现了问题,送给企业加工的好多奶都被退了回来。枣庄市畜牧局的专业人员来了几趟也没有找出原因。在店子镇党委书记赵爱云的提醒下,孙晓领、相启功等6名大学生村官,一起给曾经到此指导过的德国畜牧专家于巴赫发去英文电子邮件。第二天,于巴赫就判断出这是一起牛流感疫情,并在回信中提供了一份有效药方,养殖户们因此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还是这6名大学生,通过对当地特产“长红枣”进行形象包装和推广,成功将其推荐为2008年奥运会食品;今年,他们还打算将“长红枣”送上国航的班机。
赵爱云告诉记者:“如果平均3年一任大学生村官,15年时间就会有5名逐步成长起来的高素质干部对一个村庄进行‘阶梯式’组合帮扶,这该是新农村建设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之源啊。”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