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3月28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卫韦华、叶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记录个人资料的人事档案不再需要和人们“如影随形”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的“弃档族”日渐增多,而这其中,大学毕业生又是“弃档”的“主力”。
对此专家指出,尽管档案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人才有控制作用了,但档案的性质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了,并不意味着档案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时值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专家提醒,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弃档族”日增 大学生成“主力”
记者日前在甘肃人才市场遇见了自称为“弃档族”的黄剑雯。4年前毕业于兰州商学院的黄剑雯不久前跳槽去了南宁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然而,让她郁闷的是,到南宁上班,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她就不得不飞回兰州来调档案。原因是公司要帮她落户口,而她一直不知道没有档案就落不了户口这个道理。
黄剑雯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弃档”经历:“大学毕业后,我把档案放到人才市场,第一年交了几百元的档案管理费,后来逐渐觉得档案对自己没什么用,就再也没有理会过,再到后来根本就忘了有档案这么一回事,直到去南宁工作后迁移户口要用到档案,才知道它的重要。”
记者了解到,像黄剑雯一样,对自己的档案长期弃之不问的人,已不是个别现象,在他们的眼里,档案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山西人才市场档案室主任冯荣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山西人才市场内存放的档案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长期无人问津,也没人交档案保管费,成为了“死档”。
冯荣说:“与此同时,隔三差五还会有人过来问,自己的档案是否存放在这里?这些‘弃档族’,只有到要用的时候,才会想起档案来。”
冯荣分析说,目前的“弃档族”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一是下海经商者,从单位调出档案后就再也不管了;二是在私营企业打工人员,由于单位不接收档案,而自己一时也用不着,于是放弃档案;三是由于没有找到工作或选择到非户口所在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往往不到有关部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这其中,第三类人群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大,是‘弃档族’的‘主力军’。”
档案缘何坐“冷板凳”?
记者在兰州、太原的部分高校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对档案的作用不甚清楚,且对自己的档案也不“感冒”。有些学生认为只要用人单位不要档案,那么档案就是没用的。
西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吴佳如就说:“现在的档案有什么用啊,起码对找工作是没用的,现在都是聘用制了,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你的档案。”太原理工学院学生王亮也同意这个观点:“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户口都不太重要了,更何况是档案?”
冯荣认为,过去档案是组织部门考察了解干部的基本工具,但如今档案的内容已不足以成为用人单位选择和任用人才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随着人才流动越发自由和用人机制的越发灵活,档案的影响力下降,因此常被人们忽略。
“凭能力吃饭,档案里记录的都是历史成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就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了。”采访中,许多人对记者说。这些人认为,在以前人员自由流动还受到很多约束的时代,档案是用人单位进行个人考察很重要的凭据,所以非常重要。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用人单位只看你能为它们带来多少利润,以前干过些什么都不再重要,档案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沉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部分大学生认为重视“成分”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档案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此根本没把档案当回事外,有的是由于出国留学与档案失去了联系;有的是不愿意缴纳每年几百元的保管费,于是弃档案于不顾;还有的是企业改制、用人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
善待档案 盲目抛弃不可取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用人机制使工作岗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削弱,加之转档手续繁琐,导致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而等到哪一天忽然要用到档案时,却发现找不到了。因不在乎档案而吃亏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因为档案不在,手续不全,耽误评职称的人就比比皆是。
“尽管档案的功能较之以往有所弱化,但是在有些领域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省高新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说,在我国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很多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如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各种政审、干部任免、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有关证明等,都需要人事档案。总之,如果没有档案,个人的一些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对于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档案对就业意义不大的观点,兰州大学学生处负责大学生就业的老师李平认为,一份翔实的人事档案更能反映个人的成长经历、个人学识和能力水平。因此,用人单位在甄选和录用毕业生时,不可能只凭一纸证书或一次面试,还需要把档案所记载的个人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人才的情况。李老师提醒说,为了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毕业生一定要“善待”自己的档案。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