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紧紧围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要,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主动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行业对接,努力做好“地方”文章,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一是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经过8年的探索和完善,学校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以“人才强校、质量立校、项目带动、专业集群、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作为保障,依托地域优势,结合地方元素,努力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二是构建应用型专业体系。紧扣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整合校内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旅游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20多个应用型专业,着力建设电子信息类、建筑类、艺术类和管理科学类4个专业集群,实现专业建设与区域行业产业的对接,满足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口连接。
三是构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区域行业产业升级,融入地方元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突出实践创新能力,构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让地方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方案修订,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方案将创新创意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校内外课程教学相结合、行业企业实践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与区域行业产业现结合,构建并实施“3+1”和“产学一体”、“工学交替”,具备创新创意创业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建立校企互动合作机制。积极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多维互动平台,将区域企业行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校企行业合作机制。通过与合作单位签署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实施合作发展联盟,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目前学校与156家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设了2.2万平方米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吸引行业企业到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专业训练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互惠共赢,共同发展,实现了学生不出校门的实践实训锻炼;积极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让行家能手走进课堂,实现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鼓励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将理论与实践现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多项措施通过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将区域行业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五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设立20万元创业孵化基金,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围绕企业行业面临的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应用的积极性;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苹果皮520”的发明者潘永、国家节水专利产品发明者王乙丞等一批创业先锋。
通过一系列措施,黄淮学院在应用性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学校被评为“河南成长最快的高校”,2012年5月,学校被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