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坦言:在当今中国高校的内部结构条件下,中国的大学校长是最累的校长。研讨会的主题是“关于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思考”,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校长都认为,中国高校去“行政化”是国内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
顾秉林校长对当前高校的组织运行结构表示担忧:“我们高校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从高校内部看,行政对学术过多干预,但同时,许多学校内的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打个比方,一个教授要办一件学术上的事,不知道该去找学校哪个部门。清华研究生院设了很多办公室,它们是干什么的,谁也说不清楚。从高校外部看,大学的权力十分有限,比方说招生,学校的自主权很小;还有一些评估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顾秉林说,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校长们忙于解决各类具体事务,奔于疲命。“我希望有一天,中国大学的校长也可以像企业家一样,打打高尔夫球。”顾秉林认为,也许这样,中国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才达到了一定效果,校长可以静下来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
南京大学副校长吕建认为,中国高校的评价体系有待于完善,“现在我们的大学比什么,比有多少院士、有多少国家级奖项、有多少论文,有了这些,学校就能拿到多少经费。”吕建说,这种评价模式带来的高校发展,如同中国的经济,长期以来都是粗放式。
“现在我们的大学楼很多、学生很多,但这种粗放式发展不会产生诺贝尔奖,相反出现了学术腐败问题,就如同经济发展中与GDP增长相伴的环境污染。”吕建认为,中国高校要走向世界一流,关键要培育学术精神、校园文化,其前提是治理内部结构,改变粗放式的评估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说,现在高校中的老师和学生对校长和学校都颇有意见,是因为我们让教授、学术专家去当校长、当管理者,他们甚至还要处理后勤服务问题,如此一来,管理者既管不好学术,也管不好学校,这种模式需要改变。
人物介绍:
顾秉林,内蒙古包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长期致力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凝聚态物理方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