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教育频道9月1日讯(通讯员 陈国利) 9月1日,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时而狂风大雨,时而艳阳高照。但善变的天气挡不住大家喜悦的心情。今天,学校正开门迎接2010级新生,吸引新生力量加入自己的队伍。
专业互换受青睐
“新生就可以申请换专业?”这可以算是浙江工商大学新生接待现场的调频词了。一走进报到大厅,就可以看到“专业转换咨询点”。吸引了许多家长。截止到下午3点,已经有百余人填报了换专业申请。理由多是因为不喜欢调剂的专业。
笔者今天从浙江工商大学新生接待处了解到,学校对于本科生的学籍管理作出了更具人性化的改革,根据学校的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被录取的两个不同专业的新生在入学报到时可以自愿互换专业。
据介绍,这一学籍管理的改变源于2004年浙商大新生入学时碰到的一件事。当时在新生报到处,有几个同学因不喜欢被录取的专业提出了换专业,但各学院的招生规模、教学计划都早已确定,学生的要求很难实现。但细心的老师发现,有两位同学所录取专业和欲转入专业刚好相反,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在后来新修订学籍管理办法时,学校就把这列入其中。为了提高互换专业的可能性,学校在具体操作时,也允许多个同学同时交换,只要这些同学的专业轮换能够形成一个圈,保持各学院学生总数不变,学校就满足他们的要求,让同学各得其所。
本科生学籍管理的人性化和灵活性,能使更多的年轻学子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从而减少高考填志愿时因对专业不了解所带来的盲目性。
家长,请留步
“家长,麻烦无情以隔壁休息会吧,让孩子自己去办手续吧。”浙江工商大学独立学院杭州商学院的报到处,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们一遍遍地重复着。
杭州商学院的新生报到点也设在下沙校区,与其他学院不同的,杭州商学院的志愿者们礼貌地把家长请在了报到大厅外。
新生报到了,家长不放心一路陪来,记者见到最夸张的,非常5+ 1,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来了,年龄最高的已经80多了。“就算平均3个人一个家庭,4000多人报到,那也够挤了。”现场一位严老师告诉记者,“都说大学生活是独立生活的开始,那就从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开始,让学生独立起来吧。”
经济困难学生,别紧张
“何涛来了,何涛来了,赶紧上前迎接。”9月1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迎接新生的现场,一个其貌不扬的男生刚刚向着杭州商学院的接待站走来,志愿者和在场的辅导员立即迎上前去。“从报纸上读了你的故事,我们被你感动,为你骄傲。欢迎你加入新集体,与大家一起奋斗。”
原来,前两天,媒体报道了寒门学子何涛“挖药筹学费泪敲大学门”的故事,得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即将成为自己学院的学生,却为入学的学费发愁,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建国立即与学院的其他领导取得了联系,作出了为懂事的何涛开启绿色通道的决定,并安排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所在班的辅导员购置了基本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一切准备就绪,31日上午,张书记拨通了何涛档案里留下的电话:“何涛同学,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了,希望明天的新生报到现场能够看到你。”
“解决好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是保证学校事业持续、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一直以来,本着“让学生在严格要求和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的女子战略办学理念,浙江工商大学领导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和成长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整合资源、突出服务、完善体系、创新方法,已形成了具有工商大学特色的困难学生工作品牌。
由党委学工部统一协调,浙江工商大学建立了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以解决学生困难、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为宗旨,坚持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费减免为主渠道,社会资助、绿色通道和学业弹性选择为辅的资助政策,多渠道开展助学帮困工作,建立和健全困难学生的工作体系,不断整合学校资源,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服务机制。
为使这批困难学生能摆脱经济问题的困扰,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充分挖掘岗位,帮助更多的困难生实现勤工助学;利用各种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延长助困工作手臂,以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方式对该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资助;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创助学解困新途径。
考虑到经济困难学生大都善良,能吃苦,但往往将经济上的压力转化为思想上的压力,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其它问题,因而心理上同时需要援助。对此,学校配套推出了感恩教育、爱心月、朋辈教育培训等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
另外,学校各学院充分发挥学院的资源优势,制订了帮困措施。像何涛所在的杭州商学院,根据《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每年学院根据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等级情况,给予相应的经济资助,同时积极推荐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申报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其他资助性助学金和各类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