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中山大学九学科迈入世界前百分之一先进行列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0-09-01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未知

  近年来,来自中山大学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2007年,中大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三项研究成果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列全国第一;同年,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数达23个,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4;2008年,中大各学科科研总经费超过了8亿元;2009年,中大获得了“973”和重大科学计划的首席项目5项,排名全国第三,并新增两位中科院院士;历年来共5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七……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至今,中大累计获得中央专项经费投入超过10亿元,广东省专项经费投入超过18亿元。通过国家和广东省的高强度投入和重点建设,目前,中大已经跻身全国一流大学的前列,并缩小了与国外一流大学主要办学指标的差距,为中山大学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定位“国际水平,国家需求”中大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用“国际水平,国家需求”来概括中山大学的定位,因此,中大“985工程”瞄准的是国际水平,但立足点则是致力于解决国家尤其是广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

  这几年,中大的学科建设进步迅速。1996年,中大仅有24个博士点、70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这个数量已经改写为180个,251个和23个。2001年,中大有1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已经发展到22个、32个。此外,中山大学还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数在全国排名第四,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数在全国也排名第四。

  根据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截至2009年,中山大学已有9个学科(化学、临床医学、材料、工程、植物与动物,物理、生物与生化、数学、环境与生态)进入世界前百分一之列,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根据“国际水平、国家需求”的定位,中山大学将继续加强应用学科建设,对与珠三角发展规划有较高吻合度的应用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如力争在信息科学、能源化工、材料、环境等领域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在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取得重大发展,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8名“千人计划”学者入中大

  黄达人校长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遵循着这样的理念,中山大学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契机,学校进行了人事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提出要“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空间。

  在引进人才方面,中大坚持在优势学科、方向上形成强势团队,先后引进了一批有国际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如通过中组部“千人计划”,先后引进了松阳洲、许跃生、汤子康、张辉、蒋庆、柳林、黄蓬、何芳良等8位海外著名教授。此外,还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近400位学术精英,其中半数从海外著名大学引进。

  中大更肯花功夫培养已有人才。从1996年以来,中大已经新增了4位中科院院士、1位工程院院士。学校还实施了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青年教师重点培育计划等,资助和培养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一大批青年学者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人才和资金的注入让中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以“985工程”建设为契机,中大构建起既有利于开展基础研究,又能促进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氛围。1996年至今,中大共获得10项国家三大奖,其中2007年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数量当年并列全国第一,创中山大学历年获奖的最好成绩。1996年至今,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类省部级以上奖项301项。

  2004年,中大的自然科学研究经费不到3亿元,到2008年已达到约7.6亿元;2004年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为3543万元,到2008年已达到8262万元。

  “善待学生”用国际资源培养中大学生

  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人才培养。中山大学始终以“善待学生”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为目标。

  目前,中大拥有本科生3.2万人,拥有7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位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历年来获得3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中大还拥有全日制研究生近1.5万人,其中博士生4300多人,占广东省总数的40%以上。在历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中,中山大学已有21篇优秀博士论文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9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大倾心而为的焦点。目前,中大正探索利用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的机制,加大本科、硕士层次的合作办学规模以及博士生联合培养。如率先与香港高校开展“整建制”的合作办学,采取“2+2”方式合作培养本科生,并推广到与澳大利亚、美国大学的合作。

  全球化的背景下,广东区域经济产业转型的重大转折是中大人才培养的落脚点。2009年,中大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签署了《关于创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合作意向书》,培养高级核能工程师。

  走出象牙塔达安基因成为广东高校唯一上市公司

  通过“985工程”建设,中大研发了一批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例如,PCR荧光试剂盒技术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成功孵化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广东高校唯一的上市公司;与广东恒兴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仅对虾养殖技术就实现产值100多亿元,等等。此外,中大还与广州、佛山、惠州、肇庆和湛江市等市县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一系列研究院。

  作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中大以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己任。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参与制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纲要》,参与商务部实施CEPA的咨询工作;法学院参与《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转化为国内第一部规范政务公开的地方性法规,并于2003年正式生效,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走向全世界6名诺奖得主先后在中大校园开讲

  着眼于提升本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山大学特别重视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带动学科、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美国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这一系列耀眼的名校都与中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这些院校和机构的合作不仅提升了科研水平,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中大参与丁肇中主持的“AMS计划”,真正进入了世界领先的空间技术与空间实验的研究领域,逐步掌握了国际先进的高端技术。

  从2008年开始,中大与国家外专局合作设立“中山大学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先后邀请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康乐园演讲。最近5年里,中大校园留下了2660人次世界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专家的身影,联合举办过113次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

标签:高校新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