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新闻

武汉大学依托区域优势 探索高校联合办学模式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6-03文章来源:教育部作者:未知

  近年来,武汉大学积极依托区域优势,不断探索高校联合办学模式,着力培养适合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1994年,原武汉大学和原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5校率先在全国开展联合办学;2001年,在原5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7所高校本着“平等协商、优势互补”的原则,进一步开展更为广泛地联合办学,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积极构建以“轮值管理”为特色的运行机制。在15年的联合办学过程中,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合作高校成立了“联合办学指导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由各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组成,决策办学中的重大事宜;下设“协调小组”,由各校教务部(处)长组成,负责制定联合办学实施细则,解决联合办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相关高校以一年为周期“轮值管理”联合办学的日常工作,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工作年会,协商解决有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在经费投入上,联合办学采取按学分成本收费,不依赖政府部门的投入,学生选修课程缴纳的选课费总额的80%交接收学校,用于教学基本建设;10%由学生所在学校用于教学管理,10%由轮值学校支配,主要用于教师课酬等教学支出、“协调小组”日常活动、班主任酬金及教学管理事务等方面;每年经费基本做到收支平衡,为联合办学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

  ——着力探索以攻读双学位为主要内容的培养模式。在联合办学中,武汉大学等高校均以自身的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并分别为学生提供专业辅修和双学位两个层次的培养方案;学生选修专业课程并通过课程考试,可以获得选修学分,满足辅修规定学分者可以申请辅修证书;获得双学位规定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由专业所在学校办理双学位证书,并由学生所在学校根据第一专业学习情况颁发。截至目前,共有55个专业可供学生跨校选修,基本覆盖了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8大学科门类。

  ——不断规范和完善联合办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大学与联合办学各方制定了《联合办学实施办法》、《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及双学位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选修课程条件、课程具体要求、学位授予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加强学生指导,使学生理性对待辅修双学位学习,规定必须是“学有余力”者才能进行跨校选修,如:中南财大“会计学”专业报名的条件是“主修专业已修课程成绩平均分80分以上且不得有不及格的课程”;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如武汉大学规定“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者须获得主修学位且英语六级考试达425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跨校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时间均安排在周末,保证与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不冲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了“七校联合”教务管理系统和网站,提高了教学服务和管理效率。

  ——拓宽联合办学渠道,促进各校办学水平共同提高。一方面,武汉大学等七校联合办学领域逐步扩展,由最初的专业课程选修扩大到图书馆、学院资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的相互利用以及科研领域的交流合作,合作高校学生可以在其他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图书,访问网络电子资源。2002年,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有7000人次在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实验;2005年、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的北戴河实习站、秭归实习站分别接收了武汉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等。另一方面,联合办学方式也逐渐丰富,从互开专业课程发展为可以互聘教师、互开讲座和共同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华中师范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共聘请了其他高校的23位教师为本科生开设了11门课程,并作了13次学术讲座;武汉大学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刘玉老师在学校教学改革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等等。

  自2001年“七校联合”办学以来,共有2.2万学生参加了跨校辅修双学位学习,获得双学位证的学生比例达55%,获得辅修证的学生比例达23%。学生普遍反映,多学科学习背景和第二校园经历增强了就业能力,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七校联合”办学也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1-2007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联合办学有近20篇的宣传报道;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以“高校推进资源共享:一张通知书上多所大学”为题,对联合办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报道,在社会和高等教育界引起良好反响。

标签:高校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