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新闻

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结缘--解读石家庄铁道学院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1-17文章来源:河北日报作者:未知

  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石家庄铁道学院参与完成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该项目50多个获奖单位中,该院排名第13。这是我省首次与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高奖项结缘。

  与此同时,该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安全评估与快速康复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至此,“十五”以来,该校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项100多项,成为我省科技群星中最大的亮点!

  解读这样一个样本,无疑能获得很多启示。

  为什么他们能频频参与重大工程项目且频获大奖?

  不懈追求一流,才能成为一流

  “我们能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绝不是偶然的。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攻关中,我院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比如,首次在高海拔、高寒区、冻土隧道洞内实现沿程环境气温全面控制,首次提出非对称路基防护的设计理念,首次建立了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性长期监测系统……”1月9日,石家庄铁道学院青藏铁路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土木工程分院院长岳祖润教授侃侃而谈。

  但石家庄铁道学院何以能参与到青藏铁路这一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技术攻关中去,是不是由于他们在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先天优势”?

  “优势有一点,因为学院的前身是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但关键还在于多年来始终紧盯国际相关领域前沿进行前瞻性研究所铸就的实力。”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岳森“实言相告”。

  学院副院长杜彦良教授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们之所以能为青藏铁路设计出监控冻土路基安全的“千里眼”———“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性长期监测系统”,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展了“大型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当时,该技术在国际上刚刚冒头,国内还鲜有涉足者。但考虑到大型结构的健康监测事关国家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后必定大有用武之地,他们很快组建了大型结构诊断与控制研究所,在基础理论研究、科学检测方法和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进行攻关。几年下来,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学科建设是高校立校之本。目前,学院已建成创新高地4个、重点学科3个、重点实验室4个。

  大仗好练兵。凭借科研实力所铸就的“底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他们瞄准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一次次参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课题招标,一次次成功参与其中。

  除青藏铁路工程外,该院还参加了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重大工程技术攻关,以及国内几乎所有复杂、艰险长大隧道和特大桥梁的科技攻关,解决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

  为什么他们能一次次拿到重点课题且一次次出科研成果?

  摈弃浮躁耐得寂寞,科研一线练真本领

  2007年9月6日,青藏铁路西格段(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工程开工。石家庄铁道学院承担了亚洲第一长隧——— 关角隧道安全监测及该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等课题,项目经费目前到位650万元,预计最终能达到1500万元。“十五”以来,该校共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973”等国家级和军队、省部科研项目700多项,总经费3亿多元。

  行内人都知道争取课题有多难,又有多重要,石家庄铁道学院在这方面怎会这样令人艳羡?他们究竟有什么“技巧”、“秘诀”?

  “要说技巧、秘诀,就是真正立足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靠实践出真知。”全国知名隧道通风专家、该校教授赖涤泉说。

  刚参加工作时,赖涤泉也曾有过很长时间的困惑:他几乎每年都向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申请课题,可总是争不上。他曾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偶然机会,彻底“开了窍”。

  甘肃省建设“引大入秦”工程时,几座长隧道因通风技术出现难题,工程进度受阻,赖涤泉受命增援。经过大量的技术论证和调研,他对整个通风系统做了调整,终于改善了通风状况,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此后,他对此类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主持开发出了系列隧道通风机,在京九、南昆、朔黄铁路建设中得到成功运用。该成果最终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奖。

  “要真正出成果、出有价值的成果,科研工作者必须摈弃浮躁心态,耐得住寂寞,深入到实践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负责青藏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及温度场研究的朱永全教授同样深有感触。

  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第一高的铁路隧道,昆仑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施工难度极大。为解决隧道施工中的通风、供氧问题,朱永全忍受着高寒、缺氧的极度不适,泡在施工现场3个多月,进行了200余次试验,终于取得两项科研成果,在青藏铁路全线推广。这两项成果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铁道学院人具有“风餐露宿”的吃苦“基因”,但成就他们严谨务实精神的,更有长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创新道路的磨练。

  为什么他们能引得进且留得住领军人才?

  把支持创新的理念,真正变成了行动

  走近石家庄铁道学院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研究团队,你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履历:杜彦良,燕赵学者;朱永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岳祖润,留英学者……

  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领军人才,乃创新之本。只有拥有一批爱岗敬业的拔尖人才,创新才会有源头活水。

  只要看准了是人才,石家庄铁道学院就要想方设法去“抢”。曹庆杰,在英国著名大学工作了12年,是力学研究的国际知名学者,提出的SD振子理论在国际力学界影响很大。得悉曹庆杰打算回国的消息后,学院立即责成副院长、燕赵学者杨绍普积极与他接洽、沟通,不但捷足先登,而且6天就为曹庆杰办完了所有引进手续。如今,学院有相当部分的博士、教授有留学经历。

  引得进,关键还要用得上、留得住。

  该院投资1000多万元,为以海归博士刘庆宽教授为负责人的团队建设风洞实验室,预计今年5月将投入使用。

  为一个人建1000多万元的实验室,是否值得?“我们认为很值!”杨绍普说,许多大型土木工程需要进行风洞实验。况且,38岁的刘庆宽是日本京都大学的工学博士。为他带领的团队建设我省首家、国内同等规模功能最强的风洞实验室,必定会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在这里,鼓励和支持创新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已经切实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事业的‘小气候’。”刘庆宽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沃土,该校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科研人员享受校内津贴,重要的科研项目学校再给予补贴奖励;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科研资金外,从应用研究项目经费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重点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随着创新的活力被充分激发,一项项高水平科研成果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十五”以来,石家庄铁道学院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0多篇,位居全国高校百名左右。

标签: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