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两点,来自世界各地的22所大学校长齐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泓楼报告厅,就“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这一主题开坛论讲,为我校的六十华诞献上了一份丰厚而有意义的贺礼。
此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外校长大学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瑞典、德国、塞尔维亚、俄罗斯、乌克兰、印度、越南、韩国、中国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2所大学的校长。在张中华副校长的主持下,我校校长吴汉东、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副校长奈吉尔•海里埃、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马钦荣、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副校长皮尔·提姆巴斯、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赵德武、乌克兰基辅经贸大学副校长萨伊·瓦列里·尼古拉耶维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乌克兰海关学院院长琴佐夫·维克多·瓦西尼耶维奇、瑞典隆德大学商学院院长艾伦·提·马尔姆等9所大学校长先后做了主题发言。他们就推进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各个方面,如国际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办学体制、评价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为东道主,吴汉东校长首先作了主题发言“全球视角下中国高校的特色发展战略”。 他分别从国际化对中国高校的影响,国际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和全球视角下的特色发展三个部分谈了中国特色发展战略问题的一些体会。谈到国际化对中国高校的影响时,吴校长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其发展态势对中国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内一些高校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国际化办学水平较高。而我校国际化工作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在下一步工作中会启动专门的“国际化工程”,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对于国际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吴校长强调说在当今世界,后发国家处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相对劣势,在实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注重培育和保持特色尤为重要。他指出“今天所谈的国际化,并不是丢弃办学特色和传统,对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制度、评价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的盲目跟随与照搬,而是要在强化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去吸纳借鉴先进的、与国情和校情相符的西方大学文化,在实现国际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特色化”。国际化与特色化是互动互融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这一共同目标之中的,特色化与国际化协调同步才能促进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全球目标定位。吴校长借用“君子和而不同”提出了对全球视野下大学的特色发展战略的几点想法:首先要遵循普世价值,从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资源来萃取当今高等教育的普世价值,并通过本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来共同遵循这种普世价值,是成功实现大学特色发展战略的首要前提:第二是要注重差异发展,高校只有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来打造“产品差异”,避免同质竞争,才能使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竞争态势和格局趋于合理性。坚持“选择性优势”有利于高校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彰显特色,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寻求合作共赢,世界各国的大学坚持以本国家本民族文化为根基的特色发展,也通过吸纳和借鉴他国的先进文化、制度而借力发展,国际化、特色化既成为一个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交相辉映的过程,也是彼此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坎特伯雷大学副校长奈吉尔•海里埃报告的题目为《亚洲高等教育计划:趋势与挑战》,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亚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并分别对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高校的国际化进行了具体分析。报告开始前他首先对我校六十周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感到由衷高兴。海里埃教授以幻灯片的形式向与会嘉宾阐释了刺激亚太地区高等教育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促使高等教育这一“优等物品”具备可承担性;同时,经济的发展要求知识劳动者掌握更高层次技能,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必要消费品;中国作为教育大国,广大民众向来重视教育;并用柱状图对比各国18到25岁大学适龄人口比例、以人口金字塔图论证,说明了亚太地区这一阶段人群比重很大。他从整体上介绍了现今亚太地区的高等教育情况——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进一步论述亚洲高等教育国际花奠下基石。接着,海里埃教授用具体数据模型就亚太地区对国际教育需求进行了预测:亚洲成为国外大学重要的学生来源,尤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西方各大学也对亚太地区生源不胜欢迎;用著名的IDP(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两大经典表格分析预测全球高等教育需求到2025年将达到两千五百多万人次、国际性高等教育将达到七十多万人;由于人数众多,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必将由政府和私营企业合作,这就导致高等教育将会受其重大影响。海里埃教授从亚太地区几个主要国家——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赞扬了这种国际化使双方国家的教育和经济都受益匪浅。最后海里埃教授概括地阐述了亚太地区“新式”大学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师资队伍——西方人口的定时炸弹;在职博士培训项目的开发前景还颇具争议;民办学校的兴起在质量保证上让人担忧;ELT丑闻国际排行榜的出现以及国际认证代理机构的崛起多表明消费人群还不够成熟、学校廉政建设需要提高。
知识产权报告厅里高潮迭起,马钦荣教授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推进国际化与现代化的一些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显著成效;而皮尔·提姆巴斯教授则详细说明了欧盟成员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博洛尼亚进程”,分析了阻碍“博洛尼亚进程”更快更好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扫清障碍的方法;随后赵德武教授从创建一流高等财经教育抉择的角度,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对国际化的一些思考和实践;萨伊·瓦列里·尼古拉耶维奇教授介绍了该校法国-乌克兰管理学院在合作办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贾宇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大学教育所走的历程,分析和思考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法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琴佐夫·维克多·瓦西尼耶维奇教授介绍了乌克兰海关学院的情况及合作办学的一些措施,并对加强与我校的交流和合作提出了实质性的具体意见;最后艾伦·提·马尔姆教授论述了国际化和现代化背景下高校领导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及面临的挑战。
论坛中间的提问环节也不乏亮点。现场嘉宾就各大学校长所论问题结合自身的观点提出了心中的疑惑,而各大学校长也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吴汉东校长从知识产权专家的角度就微软公司对中国盗版软件的黑屏处罚给出了专业看法:版权公司以技术手段对盗版者的攻击从动机上来说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但从效果上来说却不是很明显,对其做法并不赞成。他表示盗版是国际现象而非中国独有,其消灭有一个过程,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版权所有者应该降低正版价格来让更多的消费者使用,这样才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贾宇校长在回答问题时提出了通过培养办学特色,提高高校的核心价值、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来缩短内地大学与沿海的竞争差距;赵德武校长提出人才培养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其关键就是学生的观念、理念与思想的塑造,大学的改革应在市场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大学的教育引领时代潮流的发展。接着他们还就大学费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最后张中华教授做总结并致闭幕词,论坛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