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名校风采

浙江传媒学院:培养传媒人才的摇篮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10-21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作者:吴重生

  北京奥运会上,浙江传媒学院有8名学生入选担任礼仪,其中秦琪、马逸作为VIP引领员,引领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及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入场;刘子琳还受团中央委派陪同胡锦涛主席出访德国。这8位大学生正是该校礼仪文化专业的学生。

  作为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浙江传媒学院建校以来已经为中央和地方各省区市电视台、电台、报社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专访了该校党委书记奚建华。谈起学校的发展思路,奚建华理念清晰:“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全局,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之路,努力开创学院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质量立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奚建华说,“我们根据我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要求,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学校曾就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问题,开展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确立了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新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新观念的指引下,学校本科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4年以来,完成或正在建设省新世纪教改项目4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1项、校级一般项目4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近两年,学校先后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新专业评估、精品课程评估、音视频和电基础实验室评估等。

  学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浙江传媒学院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了符合学校快速发展的人才人事保障体系,这几年师资总量快速增长,队伍结构明显优化,高层次人才逐步聚集。建立了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重点引进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师资。近5年来,学校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1500万元,引进专任教师200余名,各类进修培训达1000余人次,近400名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涌现出了7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7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戏剧戏曲学等学科已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富有潜力的学科梯队。开放办学“广电”品牌赢得赞誉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事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学院大胆突破传统的专业设置格局,依托原有专业,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内涵,增加专业数量,并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使学科专业结构得到优化。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文艺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为主干的多科性学科体系。现有30多个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重点学科,基本适应了广播影视传媒事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以特色起家,树立了“广电”品牌,赢得了社会赞誉。

  奚建华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兴校之路。”他深知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低,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必须用社会的标准来合理评价自己,只有社会承认了,才是真的有水平。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贯彻“服务社会、服务浙江”的理念,独立或合作创作了《明月前身》、《孝女曹娥》、《大工匠》等作品,参与了中国国际动漫节、国际休闲博览会等大型演出。学校承接了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梦想奥运真男孩》、《音乐风云榜》、《武林门》等多个大型电视节目录制工作,还专门组建了浙广传媒有限公司和浙江传媒学院实验艺术剧院,为推动成果转型、产生效益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平台。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传媒院校、政府机构、传媒行业等单位的合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联手行业产学合作培养广播影视人才创新实验区,逐渐形成了可持续的、面向社会的、面向市场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合作模式。

  “今后,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全国传媒事业大发展的机遇、抓住浙江省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拓展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努力寻求我校发展的新增长点,不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奚建华如是说。

标签:名校风采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