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新闻

北京科技大学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10-10文章来源:教育部作者:未知

  社会是教育的大舞台,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了解社会、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他们提高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了解社会、关心公共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积极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体系、运行体系、培训体系、评价机制和安全教育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长效机制: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必修环节

  在贯彻中央16号文件的过程中,学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相结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总数的1/4,规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大一、大二的暑期,分两次进行。每次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2周,每次4个学分,共8个学分。分数进入学生成绩单。”即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明确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地位和比重,即理论教学占总学时3/4,实践环节占总学时1/4。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必须环节,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时间安排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是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一种模式,也是该模式的根本所在。但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远不止于此。一般认为,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我们认为建立长效机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组织体系。以下分成内涵创新、组织实施和工作特色三个方面来介绍北京科技大学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主要做法。

  (二)内涵创新:社会实践的课程化、规范化建设

  1.制度体系:建设课程、统一标准,实践制度在操作中不断完善

  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丰富,涉及群体和方面众多,做好制度体系的构建是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统一标准、规范工作的重要途径。按照课程管理的要求,立足建立实践工作标准、规范实践工作环节,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团委、文法学院联合发文《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的通知》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践内容、实践方式、时间要求与学分计算、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通知》规定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截至目前,学校相继出台了《“本科生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办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经费开支执行办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管理办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比表彰制度》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制度》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2.运行体系:起点前移、重心下移,实践工作全年不断线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涉及宣传动员、组织指导、总结交流、考核评估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科学化的运行体系。

  按照“起点前移”的思路,学校形成了全年不断线的社会实践工作流程:3月,启动“社会实践动员课件”开发以及实践主题与课题的设计;4月初,开始社会实践的宣传、动员、培训工作;5月,各个学院、班级开展“组团沙龙”,策划完成实践组团;6月初,开展各级社会实践安全教育;7、8月学生外出实践,全程监控;9月,学生返校开展总结交流;10月~11月进行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12月,开始寒假社会实践工作,直至第二年3月新一轮暑期实践工作开始。“起点前移”全年不断线的运行体系,为学校开展实践指导、学生练习实践单位、完成组团等工作赢得了时间,在不影响学生复习考试的情况下,保证社会实践前期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按照“重心下移”的思路,学校把社会实践工作的重心放到基层:要求各个院系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培训、全员参与”,要求各个班级、团支部都要召开社会实践动员会、总结会,动员教师利用各方面条件指导、帮助、协助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整合校院两级资源,调动教师、学生以及院系、支部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得社会实践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3.培训体系:知识培训、师生互动,实践指导规范、权威、生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周期长,实践主题繁多,实践地域分散,从主题策划到成果总结学生需要全面、详尽的指导。北京科技大学采取系列措施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论上有科学指导,实践中有全程监督,存疑问有解答,遇困难有帮助。

  在师资配备上,学校形成了由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领导,文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指导,各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组老师全程指导,聘请授课教师担任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全方位的教师指导模式。

  在知识培训上,学校高度重视培训环节的设计和建设。首先,将参加不少于2小时的培训与社会实践成绩结合起来,保证了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其次,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实用性培训教材的现状,学校组织力量,编写了融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和生动性于一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人手一册的《教程》与每年更新的“社会实践培训课件”,构成了社会实践权威、全面又生动活泼、时效性强的知识培训。

  此外,考虑到每年参与实践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相对较少的情况,学校建立了信息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平台,主要包括“一个管理系统”即社会实践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学校即时查询学生实践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两个信息平台”,包括实践专题网站(教师与学生在线互动)和短信沟通平台(学生外出实践期间,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沟通)。

  4.评价机制:全程督导、量化评分,实践评价重过程、促分享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北京科技大学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不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效果。

  在全程督导上,在社会实践出征之前,学校通过对学生实践项目申报书的审核做出初步评价并给予反馈指导;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远程督导;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后,学校组织各团支部围绕“实践归来话收获”召开主题交流会,分享每位同学社会实践的收获并给出评价。

  在量化评分上,学生的社会实践最终成绩由平时分和教师评分两部分组成,成绩进入学生奖学金评定的成绩计算,社会实践成绩低于75分的学生将失去保研资格。平时分为上面介绍的培训环节,教师评分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实践报告、学生自评、接收单位的评语给出成绩。同时,结合量化评分和过程督导,学校再通过答辩、审核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个人、团队和集体的综合评比,给予奖励表彰。

  5.安全教育:五道防线、预防为主,实践安全是全局之基

  学校每年暑期都有六七千学生分散到全国各地进行社会实践,学生的实践安全问题是社会实践工作中非常特殊的一环。学校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建立“五道安全防线”,开展安全教育。

  首先,在学生实践筹划阶段,依托教材中的安全知识和课件中的实例,教师以案例教学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其次,组织各班团支部召开班团会,学习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办法》,并认真签订《实践安全个人承诺书》和完善《社会实践团队安全预案》,保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第三,确保所有参加实践的学生都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第四,发挥学生家长安全督促的作用,在实践前,给所有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家长邮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动向,并在假期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第五,要求实践指导老师在密切保持与实践学生的联系,了解实践行程安排,提供必要指导等。

  “五道安全防线”调动起学生个人、实践团队、家庭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为学校近年来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组织实施:发挥德育工作体系优势

  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首先要完成制度设计和工作规范,其次需要一套组织体系来正确、有效地执行。学校充分发挥既有德育工作的组织体系和人才优势,适当加强社会实践工作体系的建设,逐年加大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人才和经费投入。经过三年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严密的组织实施体系。

  学校成了专门的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团委、文法学院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组成。领导小组是社会实践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全局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是社会实践工作稳步推进的有力保证。

  领导小组下设两大指挥系统,即实践活动指挥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指挥系统。“实践活动指挥系统”主要负责实践活动开展,由校团委承担,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实践部,主要协调各学院实践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挥系统”由文法学院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在学院),办公室设在文法学院社政系,主要协调教师的力量为社会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两大指挥系统负责协调各自力量,落实领导小组决策。

  各学院设有社会实践工作组,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各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组是执行机构,按照两大指挥系统,主要是“实践活动指挥系统”的要求,将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另外,在各学院团委还设有实践部,各团支部设有社会实践委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从领导小组、指挥系统到学院工作组、实践委员,四级管理上下统一、执行有力;两大指挥系统之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四)工作特色:“实践团队”激发学生无限潜力

  学校每年坚持以的社会实践课题为依托,推进以团队为主的社会实践组织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团队实践,形成了以宿舍、班级、社团、党团支部、课题组为单位以及围绕项目开展的专业交叉、年级交叉组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团队,甚至有博、硕、本不同学历学生交叉联合组团开展实践活动。学校要求每支申报立项的实践团队必须具有完善的实践策划,要对实践主题意义和实践目标进行阐述,对实践安排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要有详细的安全预案。每支实践团队必须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自行选择的实践主题加以指导,保证学生实践质量。

  “团队实践”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自行组织策划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全面锻炼了其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积极性和主动性。2006年暑假,159名学生为保护京杭大运河,支持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分为13支小分队奔赴京杭大运河沿岸6个省(直辖市)、18个城市开展的社会实践。该团队的实践成果《京杭大运河现状、保护及申遗政策调查报告》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获得一等奖。

  二、取得效果

  2004年暑假,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仅85支;2005年暑假,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立式第一年,学校实践人数即达6500余人,共组建实践团队225支;2007年,学生申报团队达548支,实践人数达到7153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年级跨度大,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学生参与;实践类别丰富,包括社会考察调研、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科技服务、学术研究以及理论宣传、单位挂职等;内容广泛,涉及奥运、环保、三农问题、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谐社会建设等100多个课题;实践地点更是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三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申报实践团队达到1236支,实践人数达到20653人,实践规模及团队数在同类高校中均名列前茅。

  社会实践作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了对社会的认识,增进了对国情的了解,接受了群众的教育,学会结合社会实际来思考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志愿服务的精神,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自身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譬如北京科技大学2005级学生徐洪业,以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调查为主题,深入乞丐群体,走进乞丐村落,探寻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根源,受到凤凰卫视、人民网等媒体的专项报道,个人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的亲切接见。学生参与学校与中国贸易促进会、中国保健协会等单位联手组织开展的“农业生产资料调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保健品终端市场调查”等实际调研课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等。

  社会实践从“一项活动”到“一门课程”的转变,促进了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长效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社会实践工作流程、规范化的社会实践制度体系,促进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大大提高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的热情鼓励并为该书撰写了序言。2007年该教程先后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第七届优秀教材评比二等奖”、“2007年度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三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连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各地有电视台、报纸、网站等百余家媒体对学校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全国先后有八十多所高校前来北京科技大学考察、借鉴社会实践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标签: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