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咸阳10月5日电 西藏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
胡锦涛在信中说,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在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建校50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的办学宗旨,践行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为西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指出,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为西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长治久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希望西藏民族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西藏干部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月5日,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了庆祝建校50周年大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出席并讲话,他希望西藏民族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贺信精神,以50年校庆为契机,加快推进创建一流民族院校步伐,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少数民族合格人才,为促进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简介
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学府,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综合性高等民族院校。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水之滨。校园占地面积40余公顷,现有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校园宽阔整洁, 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祖国为西藏人民提供的一处培养人才的好场所。
西藏民族学院的前身“西藏公学”,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筹建于1957年,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 当时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科学文化水平的民族干部,有学员3400余人。1965年7月1日,根据西藏地区革命和建设形势的发展,中共西藏工委决定将学校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主要任务是为西藏培养一批急需的本民族的中、初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西藏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需求。
西藏民族学院办在内地,既可以减轻西藏地方的负担,又可以在各方面获得更好的办学条件,充分体现党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和各族人民对西藏人民的支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同时也可以大大开阔藏族学员的视野,使他们身临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情景,更好地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民族学院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西藏地区的实际出发,实行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的方针,改革了教学体制,调整了专业设置,既举办大学本科和专科,还举办干部专修班和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班、进修班、专业合格证书班等。实行多规格、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体制,不拘一格的培养人才。学院有权授予毕业生学士学位。西藏民族学院主要招收西藏地区的各民族青年,毕业生主要面向西藏各个地区分配。
目前,西藏民族学院设有6个系14个专业和成教部、预科及教学医院,共计9个教学单位和1个民族研究所,在校学生规模为1800余人,民族曾达10余种。学院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为了适应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需要,1984年以来新建了教学医院、风雨操场和图书馆,馆藏逐年增加,目前已拥有藏书42余万册,学院的电教中心、各种实验室、计算机室已初具规模。
建校近40余年来,西藏民族学院为西藏地区培养出18000名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毕业生遍布西藏各个地区,大都成为西藏地区各行各业的领导骨干和专业技术骨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几年来,学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现已有一支能够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和相应的政工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队伍,基本摆脱了以前教师靠外援的局面。全院现有教师243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授、副教授42人,讲师124人。
1980年以来,学院发表学术论文382篇,出版学术专著32部, 科研成果中有7项获部委奖励,其中《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两部丛书,为研究藏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获国家民委科研成果一等奖之后,《清实录藏族史料》又荣获原国家教委1995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二等奖。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