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尚未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返校的列车上,以规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挽救了突然生命垂危的乘客,该次列车的列车长致信学校赞叹。这是发生在大理学院2008届学生彭精雁身上的事,是该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成果。
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基础实、专业强、素质高、服务好、受欢迎”为基本定位,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与应用、职业需求与学科专业“四个结合”为原则,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出特色、出亮点、创品牌。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和改革,着力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一批省内领先的成果,有6项实践性教学改革成果获云南省一、二等奖,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如教改项目“四年制护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全国率先改变了学制,培养了专业强、素质好、受欢迎的护理学人才;将“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问题定向教学法在内科实践课的应用研究”等课题在全校推广应用,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继遴选了31门课程作为“应用性示范课程”立项研究;课程改革坚持专业课要“学以致用、教以致用”的原则,克服专业课内容过于宽泛、学生无实际工作能力的偏向;开展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改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临床护理技能比赛,增强专业的岗位适应性,使该专业就业率高达100%。同时要求每个学院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拟订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方案,组织编写专业核心技能培训教材,切实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上,学校建成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学校把实习基地作为第二实验室加以建设,形成了以大理为中心,延伸至北京(301医院、武警总医院)、上海等城市,以及泰国、老挝等国家的实习网络,提高学生实习质量与效果。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从市场需求出发,改造了一批老专业,设置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一批社会需求大,岗位适应性好的应用型专业。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在云南率先探索制定了各专业的“专业质量标准”,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创立专业品牌奠定基础,确保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药学等3个专业已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同时,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把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与客体高度融合,大规模开展学生自愿调转专业的改革。近年来,有300多人按志愿调转了专业,形成“让每个学生都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每个学院都拥有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的良好氛围。
此外, 学校还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增强毕业生就业择业的竞争力。如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全部获职业护师资格证书。仅2005-2007年间,就有3113名学生获教师资格证书;1010人获心理咨询师、美容师、秘书、广告设计师等9个种类的资质证书。学校建立3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各类人才,其中,80%以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服务,许多人经过锻炼已成为该行业的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