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和常州科教城历史将记下这一天:2008年4月6日
6日上午,在常州科教城科技厅,享誉世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从市委书记范燕青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的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名誉院长。
“作为一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以杰出的科学成就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作为炎黄子孙,他虽然身居海外,却关心着祖国的科教事业,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市委书记范燕青对丁肇中先生接受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名誉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他说,这将是常州科教城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永远载入常州及常州科教城史册的一件大事。丁肇中教授是全世界顶级的著名科学家,他欣然应允担任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是常州的光荣和荣幸。范燕青说,在东南大学和丁肇中教授的加盟下,科教城会得到更大发展,为企业搭建更好的平台。同时,范燕青指出,要把科教城建成国际、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研发平台,为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说,东南大学与常州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推动东南大学与常州的产学研合作。今后,东南大学将紧密结合常州发展的实际,充分利用东南大学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建立科技项目合作品牌,探究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把科教城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并举的创新创业基地。
副市长居丽琴、王成斌和市委秘书长常青参加受聘仪式。
链接:
丁肇中,原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目前他正进行宇宙空间直接探测反物质的实验,要为人类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相关信息:丁肇中现场互动 精彩问答
丁教授用幽默诙谐的言谈,娓娓道出了他所研究的深奥科学原理和研究体会,一代国际级著名物理学大师的风采赫然映入每一位倾听者的心目中。演讲结束后,丁肇中教授回答了在场人员的提问,这位著名学者不以大师自居,处处体现出的谦虚好学、求真务实精神一次次博得热烈的掌声。现将会场上的精彩问答摘录如下:
问:您在报告中说,实验是自然科学之本,我是中学物理教师,您认为是否要加强物理和化学的教育?
丁肇中: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第一,这些实验都是别人认为做不到的,很困难的。我在这40年中,除了实验我没做别的事情,是因为没有时间和能力去考虑。更重要的是我住在国外,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体制并不了解,所以我没有权发表。
问:在漫长的科研工作中,您感觉无聊寂寞吗?
丁肇中: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我的能力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只能集中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情。我做什么没有人逼我,完全因为我对它有好奇心,想了解这些自然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我没有感到寂寞。
问:您认为您的成功是内因还是外因占主导因素?
丁肇中:第一,可能我选择了很好的父母。小时候,我在重庆常有日本飞机“访问”,11岁到台湾念书,但绝对不是第一,我认为家庭的环境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很重要。20世纪包括21世纪拿诺贝尔奖的有名科学家我认识不少,很少有人在学校里考第一。一定要考第一名的观念大家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一下?
问:是什么信念支撑您一步步走向成功?
丁肇中:没有,我就是好奇。
问:您对夸克的结构有什么想法?
丁肇中:我的想法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你做实验把它打开以后,你才知道是什么事情。
问:听说您在领诺贝尔奖时讲的是中文,当时美国政府反对讲中文,我认为您非常爱国,您是如何说服美国政府允许自己用中文演讲的?
丁肇中:获奖后,美国大使找我说当时中美关系不好,你是美国公民,怎么能用中文?我说,你没有权利向我提这个问题,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应该愿用什么就用什么。
成功从哪里来?丁肇中用5个事实谈成功秘笈
“我是山东日照人,听说出状元最多的就是江苏的常州,最少的就是山东的日照。我非常高兴能到这儿来和大家见面。”6日上午,在常州科教城科技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用幽默的话题开始了他的精彩演讲。
短短几十分钟,丁肇中用5个科学研究故事,以及总结的五个科研体会贯穿了整个演讲。生动有趣的语言引来阵阵掌声,让现场听众受益匪浅,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勤奋工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一个故事:测量电子的半径。1948年前,有理论称电子是没有半径的。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专家们证明电子有半径。刚拿到博士学位的丁肇中决定重复这个实验。1966年,在德国他用不同的方法重做了这个实验,发现电子的半径确实小到不可测量。
体会:对于一个做科学的人,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故事:新粒子家族的发现。上世纪70年代,人们已知的基本粒子已经有几百个,可以归结为由三种夸克所组成。为了寻找新夸克,丁肇中建立了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目的是寻求新粒子。这个实验不受物理学家们的欢迎,都认为这个实验是没有意义。同时,他们也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出这样困难的实验。到了1974年,丁肇中终于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完成实验后,发现了新的粒子。新粒子的发现,改变了世界上只有三种夸克的观念,改变了人类对物质基本结构的认识。
体会: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
第三个故事:胶子的发现。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都知道,原子核里面有夸克,那夸克里面的力量是怎样传输的呢?理论上说是由胶子来传输的。实验的结果表明,胶子果然存在。这就很快、很简单地把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现象发现了。这次实验中,有27名中国科学家参加了主要实验,中国是第一次在科学实验的国际合作研究史上作出重大贡献。
体会:做科学,要对意外现象有充分的准备。因为此次实验的原有目标是测量电子,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现胶子。
第四个故事:重视国际科学合作。我们知道宇宙是由类电子组成的,到底有多少种夸克?夸克有多大?夸克能不能分成更小的粒子?为了做这个实验,过去几十年里丁肇中一直在西欧核子中心工作。这是一个国际合作,有美、韩、中、印等20多所大学、600余名科学家参加实验,约50个研究室。这个实验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目前发现,宇宙中只有三种不同的电子。
体会:主持和领导一个大的国际活动,最重要的是要选科学上重要的题目,引起参加国的科学家的最大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参加国政府的长期优先支持。
第五个故事:丁肇中与东南大学在国际空间站上实验的合作。目前,丁肇中在国际空间站研究的是外太空反物质,就是所谓的AMS实验。这个实验经过大量的国际竞争以后,成为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科学实验。
体会:自然科学研究是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