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省属唯一的一所民族师范高等院校,校址在甘、青、川三省结合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
一、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学校学制三年,承担着为省内的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天祝、张家川、肃南、肃北、阿克塞5个民族自治县以及分散的30多个民族乡共约300多万少数民族培养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人才的任务。建校19年来,学校已向省内民族地区输送各类毕业生4954名,90%以上工作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第一线,毕业生中有近120多名走上了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乡(镇)长和科长的领导岗位,有20多名毕业生成长为县处级领导干部。此外,学校在职培训各类人员2040人。
二、学校的发展情况和近几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建校19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民族教育和区域经济,突出民族特色”的办学宗旨,紧跟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逐步探索出既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又反映民族地区特色的办学路子。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把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始终坚持“心往教学上想,劲往教学上使,钱往教学上投”,一切都服务于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在教学管理和改革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录分数低、基础差的实际,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合格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严格管理,建立和完善了校系领导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听评课制度、学生评教(师)制度、考风分离制度、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优秀教师的评奖制度,学校的考风、教风和学风得到不断改善。注重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大多数专业实行了主辅修制和选修制,部分专业采用了藏、汉、英三语教学,学科建设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学校普通高等教育已设有汉语、藏语、数学、经济、体育、计算机科学、艺术、外语、自然科学、教育技术等24个师范类专业,两个非师范类专业,师范类专业中的藏汉双语理科专业为全国民族院校所独有;成人教育已设有13个自学本科专业,9个函授专科专业。全校有13个教学系部,1个藏学研究所,1 个学报编辑部。有教职工420人,专任教师250,教授、副教授68人,硕士生导师4人,讲师122人,外籍教师2人。在校普通专科学生4336人,少数民族学生约占70%(藏族、回族各占30%,其他少数民族占10%);成人本专科学生1500人,留学生2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方针。积极支持、鼓励教师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民族教育基础理论和应用性课题的研究。近十年来,全校教师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厅级科研课题5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西北少数民族高等师范教育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培养》课题获“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一等奖,《电热毯电磁危害消除器》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中华优秀专利奖和世界优秀专利奖,其余20项课题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有950多篇科研论文、60多部专译著问世。尤其在藏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较大优势和显明特色,在国内著名的爱国大活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藏学家、原副校长赛仓•洛桑华丹的带领下,一批藏学新秀脱颖而出。2003年9月我校两位青年藏学教授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了第十届国际藏学研讨会。2002年,赛仓•洛桑华丹教授的400多万字著述《赛仓文集》出版发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藏学这一民族文化宝库。
学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办学原则,抓项目、促发展、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颈,拓宽发展路子,谋求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根据我校建校时间较短,自身积累少,校舍、教学设备历史欠账多,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学校领导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多次向社会、省上和中央有关部门奔走呼吁,反映学校的办学情况,得到了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社会人士的理解关心和大力支持。经过2000年理思路、铺底子,2001年攻坚战,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在五年任期内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学校规模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已提前基本实现,有些指标已翻了两番以上,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校舍建筑面积由1999年的3.7万平方米增至9.68万平方米(含在建2.18万平方米):图书资料由7万册增至20万册;教学设备值由此250万元增至800万元;在校普通学生人数由1270名增至4336名;教学系部由7个增至13个;学科专业由11个增至26个,副高以上职称人数由19人增至68人;学校预算外收入由270万元增至1000万元;成教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学员达到1500多名;还在我省高校中第四家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先后招收8名留学生。目前,校园占地有230亩,建有闭路电视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形成了8000万元的校产。
学校一贯重视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民族院校实际,坚持开展了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国防教育月”、“校纪校规法制教育宣传月”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宣传月”活动为主要内容的“2455”工程和“五文明”评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校内各民族师生之间,学校与周边少数民族群众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教学及各项工作秩序井然,多次受到省、州的表彰,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19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各民族教职工发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克服高寒缺氧、气候严酷,工作、生活条件差的困难,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地区艰苦创业,办学育人,已将学校办成一所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得到了教育界同行和社会各界的首肯。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师范为主、文理兼备,综合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格局。由于学校地处甘、青、川藏区的文化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富有成效的办学工作使合作民族师专在促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辐射带动周边的青海、四川民族地区教育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其他院校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
http://www.hzmtc.edu.cn/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