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刘学谦,通讯员魏占学、杜军)秉持“传承经典、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服务唐山”的宗旨,唐山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所创建于1956年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目前已成为唐山乃至河北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先进文化传播基地。
立足唐山,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设置。唐山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一,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基地,钢铁、煤炭、机械、建材、陶瓷等行业在河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唐山学院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专业结构设置与唐山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对接,既坚持骨干专业的稳定性,又及时开设、调整一些短线专业,使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该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48个专科专业,特别是土木、机电、信息、环境、化工、经济、管理等学科基本上都是唐山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用先进技术改革和振兴传统产业急需的专业。目前该校围绕唐山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战略,根据建设大港口、大石化、大钢铁、大电能和“滨海新城”的需要,从增加涉海方向和涉海课程入手,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并根据近期10亿吨整装大油田的发现以及唐山未来快速城市化进程,正在筹划开设港口工程、物流、石化、城市规划管理等急需的专业,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更好地为唐山市港口经济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服务。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素质高、能力强”的指导思想,唐山学院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大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课程结构方面,改变原来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充实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全院按一级学科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同一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设置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培养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组,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即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经过不断修订、完善,目前各专业的培养体现了如下特点:一、加强了实践教学,降低课内理论学时,加大了实践课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重,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二、加强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了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学分,增大了选修课比重,使必修课、选修课之间学时比达到8:2,并对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类课程限定了最低学分;三、计算机和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突出了应用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和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本专科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和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三分之二以上在唐山就业,并因积极服务基层、工作实干勤奋而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