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第一个以教授命名的科研工作室——“沈弘工作室”在外语学院成立,这标志着学校开始对人文学科的科研机制创新进行新的尝试。据了解,学校试图通过鼓励多种形式的科研组织建设寻求具有实效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路子。
一直以来,浙江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科研组织模式,即以科研所为基本单位的“研究所制”, 以承接科研项目为带动,学科性强,有层次鲜明的学术梯队和严格完整的组织程序。从实际效果来看,研究所制并不完全适合于人文学科研究的规律和特点,难以有效激发人文学科教师的科研活力。因此,如何改革人文学科的科研体制成了学校一直思索的问题。
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负责人认为,与自然学科相比,人文学科更加依靠学者个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工作室制”是一种以教授为核心的开放性研究组织,以学者共同的兴趣而形成的研究小组,或许要比研究所更加有利于学术发展。“一位在德识才学四个方面为人称道的学者,他的名字就像是一面旗帜,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者、学生们将会自动聚集过来,形成共同的科研团队。” “工作室制”在形式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为人文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沈弘是浙大新近从北京大学引进的教授。在中古英语文学,特别是在弥尔顿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学术知名度,同时,他倾心于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研究,利用在海内外著名图书馆、博物馆访学的机会,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积累了很多珍稀文献资源。这些重要资源更是有待于运用新的科研机制去作深度的挖掘和利用。外语学院领导认为工作室的成立和运行将会对相关学科建设起到较为深远的带动作用。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