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源于2000年创办的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本科高校,202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重庆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抗战时期重庆办学之地——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
办学25年来,学校始终把做有社会责任的高水平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办学的第一要旨,认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坚守“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持“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大力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学精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把握机遇,勇毅前行,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着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现有12个二级学院,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农学9大学科门类。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建制实验(训)中心22个,其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实验(实训)分室14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81个。馆藏纸质图书257万余册,电子图书152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38个。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3个、重庆市特色专业4个、重庆市产教融合优势特色专业群(培育)1个、重庆市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1个、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11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45门。2024年,学前教育、音乐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强化有组织科研。现有市级科研平台2个、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个、市级科普基地1个、合川区技术创新中心3个、合川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区级科普基地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2个;先后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190余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71项。学校设有重庆市欧美同学会海归博士工作站。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开设行知创新实验班。近三年,学校师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等全国性大赛中获奖达27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西南赛区、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等区域性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近1500余人次。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毕业季》,作为重庆市唯一入围中国第四届校园戏剧节的作品,荣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的“优秀剧目奖”。学校代表重庆市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5枚金牌。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8万多名优秀人才,有2200多名被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又创新高。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民办教育党建学习基地”“重庆市首批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重庆市首批市级‘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24年学校“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8名,蝉联重庆市民办高校第一名。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锐意进取,奋楫笃行,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优质特色的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5年3月)
www.cqrk.edu.cn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