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广东白云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综合改革纪实
“学校的实训教学不仅要改变‘在教室里讲耕田’,‘在黑板上学开车’的弊端,而且要实现学校实训与企业生产的无缝接轨,这是我校毕业生持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的‘绝招’。”广东白云学院领导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2005年升格本科的广东白云学院在高职教育层次全面开展了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
式综合改革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学生以“专业素养好,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受到企业热捧。
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先用两年在校内学习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再用1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单位真实的生产和工作岗位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至今,已有4届高职学生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接受培养。学校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基本完成。
校内教学改革:构建专业课程教学新体系
广东白云学院的高职“2+1”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为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思路:
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学院自办学以来,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企业和市场较紧缺的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所有专业的设置,都要经过社会调研和企业走访,了解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和趋势,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例如,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学校成立了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系、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应用外语系和国际合作教育中心,设置了相应的应用类高职专业35个,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经、管、文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其中顺应汽车时代到来而设置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及皮鞋皮具设计专业等在省内高职院校中为首创专业。学校每年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研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或增或撤,或者调整招生的规模。
二是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学校要求各系各专业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了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育人环境、育人资源的有机配合,改变了过去仅靠学校育人的旧模式。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后,校内教学时间由原来的3年改为现在的两年,需要改革校内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各系、各专业按照“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相互交融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改革教学内容的研究中,学校邀请了许多全国有名的职业教育专家以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并修编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新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总学时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50%。近年来,学校高职专业课程校内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如原来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整合成《机械设计基础》。去年以来,学校已有20门高职专业课程列入项目课程改革项目,今后将逐年增加项目课程改革的课程数量。
三是建设具有现代企业先进水平的校内技术实训中心。学校加大实验教学建设的投入,目前已建成工科基础、机械、汽车、电子与通讯、计算机、艺术与设计、经济与管理、外语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共有各类实验室210多个,使用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8600余台(套),价值1亿多元。“十一五”期间,学校每年投入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经费均超过1500万元。学校的数控技术专业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此外,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学校实验教学与行业发展技术同步,学校先后与台湾全量公司、北京精雕公司、深圳元征公司、美国EDS公司、德国博世公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广州红菱公司等40多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全量产学研一体化数控技术实验工厂、精雕数控技术实验中心、元征汽车学院等40多个校企合作实验(训)中心,企业提供的仪器设备价值3500多万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始终接触社会市场上的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了学校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质量。
四是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开设全程的就业指导课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每个学期都安排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共设108学时,2个学分。实行学生“双证”制度。学校规定高职学生毕业时,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增设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学校从2005年开始,在高职学生中增设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课程设置了7个教学模块,分别为:人际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006年,学校组织编写的《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教材,经全国高校素质教育教材研究编写委员会审定,纳入21世纪全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系列教材。
学院还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连续11年举办每年一届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艺术节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处每年组织开展《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各系每年举办本专业技能竞赛。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据统计,2004年以来,学生参加校外科技大赛共获得43项奖项。平时,学校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全校现有学生社团55个,指导教师48名,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6000多人,即在校学生基本上都参加了校内社团活动。
校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平台
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加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新举措。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改革往往局限于部分专业学生参加,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放鸭子”完事。广东白云学院认识到,这里虽然不存在“人无我有”的优势,但是可以开创“人有我优”的高度。学校把学生生产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提出并依据四条原则,即广泛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开创了新的局面。
广泛性原则是指全校高职学生在最后一年全部安排到企业单位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一个不漏。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单位,在前3年由学校统筹安排和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单位相结合,从2008年开始,全体学生顶岗实习由学校统一派遣。为了达到全体学生由学校统一派遣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必须开发大量企业单位。近几年来,通过学校和各系专业教师走向社会广泛联系,学校共与1000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20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协议书,其中不乏广州本田汽车、广州丰田汽车、广东移动通讯、广东联通、沃尔玛(中国)、柯达(中国)、美的集团、海尔集团、广电集团、TCL集团、创维电子集团、亚洲大酒店等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
规范性原则是指学生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必须真正纳入教学计划,进行规范管理。为了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和管理,学校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如《广东白云学院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广东白云学院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导师管理办法》、《广东白云学院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校外教学工效分配办法》等等。
实效性原则是指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导师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教学指导作用,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为了落实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校外教学任务,学校组织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建立了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校外教学的“三导师”制度。三导师是指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专业导师由学院专业课教师担任,负责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的指导;职业导师由学院政治辅导员担任,负责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及党团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安全教育、法纪教育和就业指导等;企业导师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技能训练、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专业导师、职业导师通过实地巡查指导和网络沟通,始终保持与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系。按学校规定,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地巡查授课,每月顾及一次的学生要达到100%。
持续性原则是指建立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长效机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并要求各系各专业广泛建立和巩固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从1994年开始,学校成立就业实习指导中心,专门负责联络企业接收毕业生与接纳学生实习的组织统筹工作。学校希望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企业也希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所以校企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合作。只要学校主动去发展这种合作,往往容易取得突破。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愈加紧密。在珠三角地区的汽车制造、销售和维修行业、机械、电子加工行业、皮鞋皮具制造行业、服装行业和酒店管理行业,有大批企业单位与学校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成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了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关系,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大型的校企合作联谊会,并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慰问企业导师的工作。此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局面,还得益于十多年来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为这些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今日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
“2+1”培养出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广东白云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毕业生持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学生在企业经过一年顶岗实习,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已被实习单位正式录用,从而实现从实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学院2005年至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6.94%、95.72%和96.24%。据2008年6月对2005级顶岗实习学生986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回收的774份答卷中进行统计,已落实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41.6%,不在实习单位就业而自己找到“满意”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44.7%,选择自主创业的占6.2%。
二是企业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普遍较好。许多企业单位对白云学院实习生的评价是肯动脑筋、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符合企业单位的要求。他们期待这种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方式能够长期运作下去。
三是推动了学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全校“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已达到70%左右。
广东白云学院创办20年来,办学层次逐步提升,从1989年创办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开始,1996年发展为广州白云工商技工学校,1999年成立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学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2万多人,其中本科在校生5000多人,高职在校生7000多人。
广东白云学院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第二名,广东民办高校综合竞争力第一名和广东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十强第一名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知名民办院校,被誉为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