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研究生入学统考利弊之争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11-20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未知

  不久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教授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考研培训机构请他去讲计算机原理这门课程。这位教授很奇怪怎么会找到他,第二天才弄清,原来是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自此,已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和农学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
   
    “我很吃惊,在目前高考招生制度不断改革,一些高校逐渐获得更多自主招生权的情况下,研究生招生统考的专业不断增多,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与这位教授有类似疑惑的人并非少数。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就曾表示过,拒招教育部组织统考录取的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这项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究竟是教育公平的需要,还是利益的驱动?是有利于选拔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还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大学个性的扼杀?
   
    近日,一场题为“研究生统考的利与弊”的争论在中关村的一个会议室展开,这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的一次活动。参加者除了来自北京的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还有专程从上海、南京、东北远道而来,愿意就此话题发表见解的学者和企业界人士。
   
    研究生统一考试利弊均有
   
    主题发言中,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道蓄首先提出他的观点,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在保证研究生质量达到合理底线方面是有利的。
   
    他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研究生招生的数量近几年增长很快,已经从2000年的6万多人,上升到2008年的近50万人。其中,计算机学科的硕士点,全国就有300个,但是招生人数中的三分之一集中在几十所名牌大学中,三分之二的学生则进入另外200多个硕士点。在这些有资格招生的学校或者机构中,有些硕士点条件很有限,甚至是一些原来专科的学校为了升本科而争取来的“点”。他们为了招到学生,在出题、评卷等方面的标准不高,既而也就难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种情况下,统一考试会起到一个底线的作用。
   
    但是陈道蓄教授非常担心,如果方式不当,统一招生会对本科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说的不客气点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为后果是应试教育向大学蔓延。”
   
    陈道蓄教授曾经去过一个信息产业发达地区考察,那个区域学生就业机会很多。但是有的企业明明不是在搞研究,也大量要研究生。原因就是认为本科生质量不高,只能通过多招研究生来从概率上保证能够得到较好质量的学生。
   
    统一考试令陈道蓄担心的另一个原因是,会使一些学校为了提高考研命中率,集中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一所以考研为“特色”的高校开学典礼上,校长面对大学新生响亮地说:“你们是高考的失败者,但你们将是考研的胜利者。”
   
    现在,甚至有的学校在本科中设立了“基础强化专业方向”,说白了就是考研班。
   
    东北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处长王兴伟教授分别阐述了利与弊。他认为,统一招生考试第一有利于提高命题质量;第二有利于促进公平选拔,一定程度遏制招生中的腐败现象;第三有利于学生全面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第四有利于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统一招生考试还能够区分初试复试的不同功能定位,方便校际间调剂招生。
   
    但是王兴伟教授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弊”处:一是应试现象可能进一步加剧,由此催生一批考研专业户;二是对于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学生个性化培养可能有负面影响;三是考研成绩和录取率可能成为新的排行榜,误导高中生高考择校。
   
    联想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侯紫峰同时也是中科院计算机所的博士生导师。他明确表示:“我觉得统招研究生是教育改革一个异化,统考显然是退化。”
   
    研究生教育更应在公平基础上追求效率
   
    几位主题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引起了论坛参与者的激烈辩论,但其中不失理性思考。
   
    来自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产业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肖湘博士,先在高校当教师,后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后来经过硕士、博士的学习,回到高校从事研究工作。
   
    他说:“有人提出,统考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招生腐败,确保学生质量,可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统一’:统一命题、考试、评分,最后必然导致统一生产。”
   
    “就像DVD一样,一个母碟就可以翻刻出大量一模一样的合格产品。但显然企业是不需要统一的人才产品的!”
   
    “不能单纯为了公平采取一种倒退的统一考试方式,这样只会带来大量新的不公平。”一位发言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招生录取中的一些人为的东西,可以从法律和道德等角度和层面去约束,而不是用统一考试就能解决的。”
   
    谈到公平势必与效率相连,学者专家们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国华认为,目前是建国以来大学录取最公平的时候,现在最重要是要解决效率问题。也就是如何选拔出具有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人才,不能让大量所谓人才“平而不精”。
   
    肖湘也持同样观点,今后对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更应该追求效率,这并非否认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而是在大学教育逐步普及之后,没有必要通过这样一种应试教育普及研究生的教育。
   
    提高复试地位让导师有更大的自主权
   
    论坛激烈的讨论并没局限于对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利与弊的争论之中,这些关心教育的人士都在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我认为考试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国家研究生培养体制不合理。”陈道蓄建议尽快推动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
   
    政策一旦制定,应该有其连续性,尤其是需要持续稳定的教育。因此在现有政策下,如何避免出现更多的负面问题,成为大家建议的重点。
   
    肖湘提出,可以采取像英国、加拿大、美国在硕士培养时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学位硕士,一个是文凭硕士。对硕士的培养采取宽进严出。他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具备宽进严出的条件。
   
    陈道蓄建议:“应该将复试地位提高到至少与初试一样的重要地位,把初试只是作为一个入门资格的考试。”他同时建议复试应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导师选出真正适合读研究生的学生。
   
    侯紫峰则建议,研究生的培养要朝着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在企业用人的时候,把这个学生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哪个教授教的,作为一个评价指标。这样也可以对教育主体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场的一位已被保研的大四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给研究生考试增加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校考试,另一类是全国统考,一个学生可以同时报名两类考试。
   
    我们的大学有学术共同体吗?
   
    论坛从始至终,主讲者的演讲和听众的发言一直在涉及一个疑问:这项争议颇多,而且在高校中有许多反对声音的政策到底是怎么出台的?
   
    一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博导说:“组织这次论坛非常有必要,因为不论是反对或赞成,在高校中都没有形成集中的声音。”
   
    论坛的组织者在前期准备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在私下就这个问题看法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邀请他们公开来讲,就另当别论了。
   
    现场一位对教育领域报道介入很深的记者忍不住发表意见:“抛开具体问题,我们现在要想一想大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今天这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在大学里反而很少听到。”这位记者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教师队伍本身也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他们有没有独立的精神和思想,这种思想有没有表达出来?大学应该是一个品性独立的学术共同体,可是从这个话题看去,我们真的要问一句:我们的大学有学术共同体吗?”
   

标签:考研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