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52年,原名山东财经学院,是省内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建校较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1978年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学校现已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学校坐落在以“泉城”闻名海内外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济南市经十东路西端,占地580亩;新校区位于经十东路东端,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 2006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校区另有规划建设用地2422亩。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315人,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94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2人,另有在读博士1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75.43%;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11人,省部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11人,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24人,入选学校“231人才工程”112人。聘任国内外兼职教授、名誉教授55人。学校以人才工程建设为关键,努力建设具有良好素质和较强综合能力的师资队伍,重点抓好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为他们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现有计算中心、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国际商务基础实验室、企业管理综合实验室等一批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并在校外建立了85个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共有多媒体教室123个,教学用计算机3326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16.76万元。建成了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馆藏丰富的现代化图书馆,现藏纸质图书156.61万册,电子图书40.67万册,中外文期刊1175种。学校运动场面积10.3万平方米,建有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和塑胶田径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食堂、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资格。拥有企业管理学科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金融学等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设有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数理经济研究所、概率统计与保险精算研究所、和谐发展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机构。学校的科研成果在政府决策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影响日益扩大,2003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确定我校为“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2004年山东省科技厅在我校设立了“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省社科规划办批准成立“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挂靠我校。《山东经济》杂志是学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通过实施“教学强校、学科强校、科研强校、人才强校”战略,经过八至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成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水平财经大学。
热烈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山东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09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允许跨学科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或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自负。
2. 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及现场摄像、确认的方式。网报时间2008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届时,请考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yz.chsi.com.cn,yz.chsi.cn)。现场摄像、确认的时间为2008年11月10日-14日。上述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如有变化,我们会及时在我校研究生部网站公布,请考生注意在9月份浏览。。
3.报考山东经济学院的考生,凡拟在济南地区参加初试的,必须在网报时选择“山东经济学院”报考点,其他考生详见各省级招办网报公告。
4.报考山东经济学院MBA的考生网上报名时, “报考点”一项必须选择“山东经济学院”,且只能在山东经济学院报考点进行现场摄像并参加考试。报考点选择错误,报考资格无效。
三、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08年1月中下旬(具体日期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初试科目:
(1)全国统考的初试科目为四门:政治理论、英语和两门业务课。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政治理论课、英语满分各为100分,两门业务课满分各为150分。
(2)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联考初试科目为两门:MBA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MBA联考英语(满分100分)。
(3)从今年起教育部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使用的数学三和数学四合并,合并后的科目名称仍为数学三。同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规定必须选用统一命题的“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据此,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再自行命题,统一按教育部规定执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见考试大纲。
(4)命题:
第一单元:101-政治理论,199-MBA联考综合能力
第二单元:201-英语,299-MBA联考英语
第三单元:301-数学一,303-数学三
第四单元: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以上仅为我校使用的全国统考或联考试题,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其它考试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
(二)复试
1、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具体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我校于四月初在研究生部网站公布。
2、复试内容:一般包括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面试等。
3、复试比例及权重:对于过线人数大于招生计划的专业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20%左右。初试、复试权重等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复试前确定并公布。
4.同等学力考生(不含MBA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5.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四、考生资格审查
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供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同等学力考生提供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体检
在复试时统一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招生计划
我校2009年有23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招生目录上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为计划数,仅供参考。复试前教育部下达规模数,我校将根据合格生源及初试成绩适当调整各院、所、中心专业的招生人数。2009年我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除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外均为公费
七、录取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八、其他
1、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网站上发布,考生可在研究生部网页上查询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考试、成绩和录取结果等各个工作环节的有关信息。网址为:www.sdie.edu.cn。
2、考生务必在网上报名时准确填写本人通信地址和档案所在单位地址。凡因通信地址未填写、填写不详、填写错误等原因造成准考证等未能及时收到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3、“初试成绩单”和“复试通知”由考生自行上网查询或下载,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书。
4、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出售参考书或办理邮购业务。
5、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531)88525292,传真:(0531)88525292;办公地点:办公楼四层436室;通讯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山东经济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 邮政编码:250014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