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起,全国各地数百位家长送子来沪,准备就读位于松江大学城内的“上海经贸学院”,不料院校突然宣布“倒闭”,不再办学。
26日,该事件有了最新进展,“上海经贸学院”的注册管理部门虹口区教育局宣布,这一事件定性为“社会闲杂人员虚构上海经贸学院,以欺诈方式招生,擅自违规办学”。松江警方已经介入此案的调查,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取保候审。“上海经贸学院”已经退还了部分学费,学生也正在陆续寻找新的学校,闹剧暂时收场。
但是,此类事件远远不会停歇。“上海经贸学院”事件揭开的自考助学机构诸多不规范现状,仍在困扰着渴求高等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家长,以及整个教育界。
清醒地圆梦,困难
每年的高考,都会产生大量的落榜生,就读民办学校通过自考拿文凭是他们圆梦大学的一条途径。问题是,目前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众多,各种招生信息虚实难辨。每年,教育管理部门都会提醒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可是,在圆梦的迫切中,考生和家长们谁会始终清醒?
就以“上海经贸学院”为例,学校的全称是上海经贸专修学院,而学校对外一直以“上海经贸学院”的名称进行宣传,校方的解释是这样叫起来“高级”一些,但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误导。这也是行内的普遍手法。在专修学校的宣传中,办学方经常刻意遗忘“专修”二字,就是想淡化“民办”和“非学历”的两个特点。这样的小伎俩虽然不能骗过内行,但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哪里搞得清其中的奥秘?
另外,有办学资质的学校未必有招生资格。有人这样比方说:这就好比一家正规商店,获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但要是店家同时还卖手机,这家商店就违法。上海经贸专修学院虽然有还在有效期内的办学资质,但是主要进行的“自考助学”已经明显超越了其办学许可的培训范围,因此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才会认定其“欺诈”。
异化的自考,尴尬
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考”,近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每年的报名人数在900万左右。但是,这个本来立意于“自学”的考试已被严重异化了。
有媒体曾经这样评论:自考助学班属于自考异化之最。收取高额学费,扣除低廉的教学成本,巨大的利润使一些人、一些机构甘冒违规风险。在一些城市,这些“学校”多数仅租有三五间公寓,装修成办公室和教室,于是就成了挂着大学头衔的“助学班”,明目张胆地招收来自全国的高考落榜生。而这些“学校”,多数属于非法办学,连基本的办学许可证都没有。据说,“上海经贸学院”从租房、装修、制作官方网页,经过几个月运作,一所让人感觉保质保量、整洁宽敞的“学校”就此诞生。
为什么这些作坊式的“学校”能够“吸引”那么多的考生和家长呢?江苏的李姓女孩报考的是“上海经贸学院”的空乘专业,她告诉记者,选择这所经贸学院是抱着对上海的向往。而在松江大学城文汇路716号挂着“上海经贸学院”的地方,年轻人的父母们在二楼与校方激烈理论,他们则在一楼广场上结对聊天,交流着对大上海、对未来的憧憬。
招生代理透露,很多民办院校利用的其实是未上线考生对大城市和名校的憧憬,挂上一些看起来诱人的招牌,从事的其实是成人、自考培训班的工作。
心怀美好憧憬的青年,因为憧憬被“学校”骗进。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整顿的期待,迫切
自学助考教育培训出现的问题,早就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2007年前,全国不少高校都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纷纷开设“自考助学”点,在帮助考生的同时,也慢慢滋生浑水摸鱼的现象。为此,2007年,教育部一纸禁令,所有高校都停止自考助学教学或者办学。
高等学校不能办自考助学,那么这一商机自然落到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上。不到一年,上海自考助学点就已达到百余家。这个商机同样带来浑水摸鱼现象。所以,自2008年10月,上海市教委就下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单位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会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和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主考高校,对全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评估,并于今年5月公布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等首批44家本市高等教育自考助学评估合格单位。没有列入这个名单的学校,不管是待整改的,还是不合格的,教育局都不允许它们进行自考助学教学。这次出事的“上海经贸学院”并不在这44家单位名单内,目前还不具有自考助学教学资质。
对于民办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对其不规范的地方进行限制惩罚,比如北京市教委在官方网站公开通报部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宣传违规情况,包括北京吉利大学、北京兴华大学等25所民办高校遭到公开通报批评。
但是,违规现象目前依然发生。监管,还需加大力度。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办教育事业本身负责。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