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西北工业大学: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 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12-27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未知

    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来源国际化、师资来源国际化、教学科研国际化合作在一流大学中较为普遍。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大学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遵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西北工业大学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合作项目目前已覆盖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各个层面,合作类型有学位教育和非学位教育,合作院校涉及五大洲。

    本科层面的合作

    西北工业大学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方案,建立了与国(境)外高校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

    通过校际合作方式与国外高校开展了“3+2”和“2+2+2”本、硕连读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西工大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赴国外合作院校进行硕士阶段的学习,完成学业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获得中方的学士学位和外方的硕士学位。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中外双方在教学培养方面相互渗透和交互影响,提升了双方的办学层次。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以实习和项目研究为主的短期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到外方院校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搭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国际平台,探索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新途径。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学校积极倡导“请进来”的方针,通过对交换生培养探索国际化培养模式。

    研究生层面的合作

    长期以来学校与法国INSA大学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南丹麦大学等大学开展1+1.5的硕士合作培养。

    2007年西工大与教育部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约,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院校。学校紧抓国家公派留学的机遇,结合国家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积极搭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平台,在校内建立了校-院-个人的沟通机制,推动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学校成立了公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任副组长,由国际合作处和研究生院牵头,其它部门协调配合实施项目。同时在选拔、派出、跟踪、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由于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学校在近年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6年西工大15名学生入选首届中法博士生学院(占全国录取总数的14%);2007年78名学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位生比例30%);2008年101名学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位生比例42%)。

    学校建立了预选制度,并统一为候选人出具推荐信,采取先审核再联系之后二次复审的遴选方法,保证了选派质量。两年的实践使得学生与教授联系的个人平台转变成为校际间的交流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化培养。

    同时学校还积极摸索新的合作模式。2008年相继同荷兰Twente大学、法国INSA-Lyon大学签署硕博贯通合作培养协议,西工大的本科毕业生赴该校先攻读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此模式为本科生提供了攻读国外高校博士学位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完成系统的国外教育。

    联合学位的培养

    联合学位(joint-degree)是一国高校之间或跨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学位证书由参与项目的高校共同颁发,体现了联合学位的精髓。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联合学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在实践中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所以联合学位的实施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

    单一学位证书是以参与联合学位项目高校的名义采用以下模式授予的:(1)由一所高校授予国家法定的学位,同时所有参与项目高校颁发非官方的学历证书;(2)在由一所高校颁发的学位证书上加盖其他参与联合学位项目高校的印章;(3)在由一所高校授予的学位证书上标明学位获得者参与了联合学位项目的学习,并列出参与项目相关高校的名单。双学位证书(double-degree/dual-degree)由参与项目的高校分别颁发。由于此模式更加具有实际操作性,所以较为常见。

    从西工大近几年联合培养博士、硕士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所有联合学位项目对师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外高校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亲历不同的文化,有益于培养新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的碰撞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联合学位项目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国际平台,奠定了学者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促进了学校科研方面的交流。

    联合学位项目是参与高校的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学习其他国家高校的发展策略,同时有机整合各高校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办学水平。

    西工大长期以来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工作,尤其在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例如新开发的西工大本科生赴国外进行硕博贯通培养的合作模式。在联合培养学生方面学校建立了以教授为主导,学院为依托,学校为平台的体系推动工作,双方导师充分沟通后制定联培生的研修计划,在分别完成双方的培养后,双方授予双学位证书。目前学校已有12名学生完成了与法国高校双学位的培养,获得了法方学位。

    今后,西北工业大学将继续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研究国际化办学规律,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增加更强劲的动力。

    全国唯一一所“三航”兼备的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设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人才培养精英辈出。

    学校国际合作快速发展。已与美、俄、德、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是“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建设院校;有2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立了26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内的12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教育大发展、国防大加强、西部大开发为西北工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西北工业大学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为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成绩显著

    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公派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2006年起学校先后成为“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两个国家级公派留学项目创始、签约院校。同时还与国外2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项目。2007年,西工大学生公派留学人数突破百名。

    西工大紧抓国家公派留学的机遇,认真分析学校情况,结合国家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发展战略、“985”工程、“211”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专项以及国内空白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各学院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需要确定选派人员及选派数量。

    在开展国家公派项目选派学生时,西工大一直秉持国家倡导的“选派一流学生,派往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的三个一流原则,严把选派关。学校创造性的采用了学院初审、学校复审的两级选拔模式,使得选派的学生质量、数量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学校领导对于公派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学生公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国际合作处和研究生院牵头,其它部门协调配合实施项目。同时在选拔、派出、跟踪、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由于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学校在近年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6年学校15名学生入选首批“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全国104名(入选比例为14%)。2007年学校学生公派留学人数首次突破100名,其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78名学生,攻读学位生比例占33%(全国录取比例为12%);2008年学校学生公派留学人数达到130余人,其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108名学生,攻读学位生比例占45%,名列全国高校第12位,工信部第二位;留学院校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UT-INSA项目”2007、2008连续两年录取学生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学校在公派学生留学工作中探索出的一整套成功的选拔和管理机制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留学基金委员会在2009年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中采用西工大的选拔和管理机制,向全国高校推广实施。

标签:中外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