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中外合作办班冷热分化 浙江高校中外合作班10年办学性价比调查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09-22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王慧华

  高学费未必高产出

  泡在互联网长大的“90后”今秋成了大学新生主流,他们的视野注定是开放的、国际的。而其中,选择就读高校中外合作班的学生,入学期望值更高,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付出高学费享受到更国际化的大学教育。

  在今年高考录取时,中外合作班的招生专业都是以高学费面目出现的,在第三批和第四批高校最多,仅省内就有10余所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开招中外合作班,学费起步价一般在1.2万元,高出本校其他专业1倍,最高的2.6万元一年,可即便如此,有的班录取线并不低。但也有少数班一次投档不足,须经过几轮补报才能完成招生。

  来自省教育厅外事处的统计,中外合作班在我省兴起10年间,目前全省中外合作项目89个,在校生2万多人,其中,专科以上的达1万余人(其他包含高中、非学历教育等)。

  据调查,省内高校中外合作班有不出国或半出国等模式,发的文凭也有洋文凭、双学位、洋证书不等。由于文凭含金量不同,学生入学时有冷热,有的连年扩招,有的则减招或停招。某本科院校早几年曾开办了一个中外合作班,由于招生生源一般,对方院校的资质也有一些问题,今年已经停招了。有专家表示,教育部学位办审批非常谨慎,一般只批准试办5年,再报批的话就要重新审核过。学生选择就读时要想辨明良莠,须先到国家教育部网站上查一查是否备案,来个资格认定;其次,看招生规模是否在持续扩大,如果减少就说明是办不下去了,至少遇到了瓶颈;三是通过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口碑,进行性价比分析。

  最管用的是英语,不是洋学位

  就读中外合作班的学生是不是都是人们想像的一批贵族学生、富人子弟来大学混文凭的?他们的目的是为“镀金”吗?选择了中外合作班,花双倍学费,将来就业时能换来双倍竞争力吗?我们对一些高校中外班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就求学性价比做了一番调查。

  想凭一口流利英语进外企

  俞彩霞和王肖妍(浙大城市学院中澳双联班大四学生):

  当初高考选这个专业,就是冲着双学位去的,根本不打算出国,就是为了将来找工作能有点优势,比如能凭着一口流利的外语进入外企之类的。

  城院普通专业一年学费是1.6万元,而中澳班学费是2.3万元。大一时学的是大类课程,大二时才分流成经济班、管理班、财经班等。比如经济学的中澳双联班,会学点计算类课程,像财务,市场营销等。班上同学,想出国的也占一半,因为平时教学是全英文的,可以提前适应出国后的学习生活。

  学的课程有点像MBA

  杨玉红(2005年城院中澳班毕业后,进入德国欧亚咨询公司(上海)做顾问)

  当时学的课程蛮多的,因为培养方式是与澳大利亚一样的,课程设置大致有两个模式:一是类似于MBA的课程,一是电脑应用型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我来说,可能是一项不小的负担,但是对于已经在工作的我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现主要是给予国际上的企业一些战略投资意见,实施企业并购等商业事务。

  (据浙大城院商学院院长助理何敏老师调查,前几届毕业生出国读研的约占40%,其余去银行、保险业就业的比较多,一部分考上公务员,去外企的也有。)

  想拿双学位语言压力大

  秋爽(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三学生)

  其他专业的一些同学以为,中美班的学生就是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到大学混文凭的。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了双学位,我们得付出多少。双学位当然有诱惑,但我们同时要面对的是很大的压力与挑战——必须过语言这一关。

  要出国的同学必须考出雅思5.5或新托福61,如果是选择留在国内,那么在前两种选择之外还可以选择美方的密歇根考试。

  本学年开学前,我们专业就有40多人出国,比例占30%。我选择留在学校,是因为如果留美读两年,费用一年要25万元,学校是没有补贴的,但会帮你申请美方奖学金,多一点的也有2万多,其余的基本还得自己出,费用比较高。

  (校方调查:中美班首批31名学生赴美学习,已于今年毕业回国,除了10余人留美继续读研外,其余基本上都回国工作。今年8月,第三批66人获得赴美签证。而该校中英班去年有11名学生出国留学,今年有16名学生赴国外深造,不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基本上在外贸公司工作或创业经商。)

  专业课全是洋教师上

  吕星璇(2005年毕业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中澳合作班)专业,现在浙江南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行政管家。)

  我们每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几乎都是由澳洲威廉·安格理斯学院的老师担任,全英文授课,教材、教室和寝室里的标语、墙报等也是英文的。

  上课的形式和国外差不多,老师好像只有写字的时候才走到讲台上,绝大多数时间都走到我们中间,让我们设定一些情节表演出来,他再进行情节补充和表演点评,考试基本也是这样的。有次澳方开设的国际酒店课程考试还把学生拉到五星级酒店的大厅,所有学生用英语对来客进行服务,不止锻炼口语,更锻炼胆量。

  立体裁剪的洋功夫管用

  龚剑超(浙江理工大学中美班2004年首届毕业,现任教于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同时在蓝色倾情服装公司担任设计总监。)

  当时有六七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来的老师教我们专业课。其中有一门“立体裁剪”课印象最深,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根据真人的身体条件和他们对服饰需求现做成衣,当时国内其他学校还没开设。老师特别强调,“成衣”要实用,而不能仅仅用于走秀。我觉得这门课很有意思,日后还真派上大用场了。

  今年,杭州市政府在中国美院办了个杰出女装设计师研究班,请来了全球顶尖的服装设计师来讲课。因机会难得,事先须经过几轮设计比赛,优胜者才能进入该班。结果,为了争取不到30张听课证,导致有5000多名全国设计师现场PK,最后一轮的“立裁”考试,考题要求用2米的布现场给模特儿做件小礼服,很多没有“立裁”经验的参赛者做出的礼服不是有前片没后片,就是勉强裹一身,没有余料做装饰,根本不能算成衣。而我因学过这门课,设计出一件紧身的晚礼服,胸口有一小片褶子,群摆的地方还手工撕出了一圈小花边,看起来很俏皮。凭这我胜出了!

  我最早是在宁波中专学习设计,后来工作了一年,明显感觉到专业知识不够用,2000年就报考了理工大学的设计专业,我是二本生,但学费要2万余元/年,当时我上了外教的课,还拼命找设计比赛去消化老师教的知识,有次甚至投稿到深圳参加泳装设计大赛,虽然对泳装设计没多少概念,但我不怕出错,后来居然中稿得了优秀奖。

  问我现在的年薪?这么说吧,当年学费虽贵,但我现在一年的年薪可以交这个班8年学费,挺值得的。

  最管用的是英语不是洋学位

  季晔(化名,2004年某中澳班首届毕业生,现在某商业银行杭州分行个人银行部任理财经理一职)

  最近刚开过同学会,班上20多个同学,10多个有出国经历,同学薪水多的10多万元一年,少的六七万一年也有,发展最好的反而是一些当初读书成绩不咋的男生,不过这跟每个人的家族背景很有关系,像有位男生继承了家族企业,现在排场很大。读了这个班,所学的电子商务、法律、礼仪以及管理理念,对我在银行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最大的好处是英文水平很有竞争力。至于“洋学位”反而不是太管用,不能成为找好工作的敲门砖。因为用人单位认可的双学位用工待遇往往是本土学校颁发的,洋学位不承认。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挺满意的,业余还在攻读浙大MBA研究生。

  集中在三四批招生高校,中澳班居多

  半出国,发洋文凭: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省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为它直接把洋大学“分校”搬进来了,自2004年起试招生起,今年招生量已达1100余人,专业有10个,文理科录取分超一本线2分和4分。其中有3个新增的工程类专业今年开始实行“2+2”,即学生大三大四能直接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

  不出国,拿双学位:办学最早的是浙工大国际学院的中澳班,现招二本生,毕业后颁发浙工大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文凭。浙大城市学院开设的中澳双联班人气很旺。2000年起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招生,用英文原版教材,毕业能拿城院本科文凭和中澳双学位。今年高考招240余人,文科最低分达二本线,理科超二本线3分。

  不出国,拿洋结业证书:浙江理工大学与有“时装界哈佛”之称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合作开招国际时装FIT班,分2个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及艺术与设计。美方教师上专业课,用原版教材,近年每年都有30多位中方教师赴美研修半年,学生毕业时可拿本校文凭以及“洋”大学的结业证书。主要是所修对方的学分不够,如果毕业生继续去美方学习一年修完学分,就能拿到洋学位了。去年高考,生源由三本生提升到二本生,且新生报到率在99%以上。

  半出国,拿洋学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合作的中美班5年来招生900名,学生2年后可选择赴美,也可继续留校,毕业时获中方文凭和学位外,拿美国学位。此外,浙大城市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开的中新班于2002年起招生,2年后学生须去新西兰,毕业时除获城院的文凭和学位外,还有新西兰的学位。但在高考录取时不如中澳班热门,主要可能还是留学地的问题。

  专科及其他模式:今年高考招生时,省内有近10所专科或高职也开设了中外合作专业,三分之一都是中澳班,学费1.2万元至1.4万元之间,是普通专业收费的一倍或两倍。培养形式有“2+2”,“3+2”和“1+2+1”等,有的发双文凭,有的承认学分,有的与洋大学本科衔接等。此外,浙工大国际学院有一个中外合作班,不通过高考录取,学生一边修国外的专科文凭,一边报考成教本科。而浙大宁波理工有个中英班,3年制的,可获得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HND文凭。学生通过成人高考,可获成教文凭。

标签:中外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