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就业”“包岗位”“包收入”就业难,用工荒,主要原因就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处于严重的脱节状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5月30日,山西工商学院院长牛三平在该院校企合作人才定制会上表示:人才培养要“适销对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包就业”“包岗位”“包收入”
就业难,用工荒,主要原因就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处于严重的脱节状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5月30日,山西工商学院院长牛三平在该院校企合作人才定制会上表示:人才培养要“适销对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阳光大道”。此次人才定制会上最大的亮点就是:该校今年将在山西首次试水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学生合格毕业后可“包就业”“包岗位”“包收入”。
采访中牛三平介绍,中国的现状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则是用工荒,许多企业找不到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处于严重的脱节状态。中国高校毕业生中,60%是学术型人才,40%是应用型人才。而美国、欧盟高校毕业生中80%是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只有20%。因此,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紧迫要求。
现在一些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不接地气”,培养的人才不“适销对路”。山西工商学院今年将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先行先试。
牛三平的思路很清晰,抓好厘清人才培养标准、狠抓教学养成,强化实践训练三个环节;做到行业、企业、岗位三个对接;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特殊的育人模式、特别实习就业;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执行力;达到包就业、包岗位、包收入“三包”;从而实现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
而对该院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做法,牛三平也做了详细解释。
首先学院多次进行市场调研,考察了多家企业的实力和管理水平,达成了广泛共识。二是已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框架协议》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专业协议》。按照协议,新生由校企双方按照既定目标挑选,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对于经过四年的培养与考核,达到企业要求与标准和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企业同级别人员的薪酬待遇。三是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经理特色方向、金融工程、人力资源管理、通才教学部的工商管理四个专业,为学院首批校企共建的特色专业。四是课程设置“量身定制”。特色班除开设专业原有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外,还根据专业所对应的企业文化理念、行业发展需求,增加相应的理论与实训课程,如酒店经理特色班增设食品与营养课,工商管理通才特色班增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及实训环节等。
在师资配备方面,一方面由学院挑选优秀老师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与企业推荐符合双师型条件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做兼职或专任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实习期间校企双方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成立专门的实习指导小组,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校内外学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发现问题,校企双方及时沟通。牛三平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具体标准与要求,毕业后能立即上手、及时融入企业文化与管理团队中的管理型人才。
校企合作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就是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要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理念、先进文化,引进企业骨干、行业精英、专业技术人员,引进企业先进设备。“走出去”,就是院校领导要经常走访企业,与企业领导紧密接触,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师也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了解行业发展、体验企业文化、关注企业动态;学生则要深入企业基层,融入企业内部,熟悉与掌握企业管理必备的各种技能与动手能力。
据了解,山西工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山西工商职业学院基础上升格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迄今已有28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在校生12283人,教师736人,设有商学院、会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传媒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20个本科专业和34个专科专业。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