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张阳红
省内计划招生746人
记者:哈工程今年在我省招生计划有何变化?
张阳红:今年,哈工程在省内计划招生746人,其中1402代码下文史类计划招生20人,理工类计划招生478人,1406代码下计划招生100人,1407代码下计划招生90人,国防生计划招生29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3人,少数民族预科生计划招生16人(其中4个文科),艺术类即产品设计专业计划招生10人。
记者:学校的就业前景怎样?
张阳红:就业好、考研率高是我校一大特色,也是近几年考生踊跃报考我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校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4年达到95%以上,连续多年位列黑龙江省高校第一名,连续多年被国家部委和黑龙江省授予“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单位。
我校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近3年稳定在45%左右,有的专业超过70%。同时,每年均有超过15%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被免试推荐攻读本校和外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历年都有保送清华、北大的学生,包括硕博连读,近3年,我校共有60余人就读清华、北大的研究生。
新增两个大类招生专业
记者:今年新增中外联合办学本科专业有几个?
张阳红:哈工程今年新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材料物理(中英)”2个中外联合办学本科专业,在省内各计划招生20人,采取“4+0”的培养模式,由哈工程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举办。学生本科期间各培养环节全部在我校完成。英国斯旺西大学将选派教师到我校完成培养方案中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完成学业后,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获得我校的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
记者:大类招生是否有新增专业?
张阳红:今年新增“自动化类”和“电子信息类”两个大类招生。学生可在大类内自由选择专业,在3至6年内达到大类任一专业的毕业标准即可毕业。自动化类包含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4个专业,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
录取不设专业级差
记者:录取过程中是否设置专业级差?
张阳红:哈工程不设专业级差。学校确定进档考生专业分配按分数优先的原则,若考生高考总分相同,按照数学、英语、语文、综合的顺序(省级招办特殊要求除外),以单科成绩高者优先分配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成绩高者优先);对有政策加分录取的考生,按高考原始成绩分配专业。
记者:中外联合办学和国防生对外语有什么要求?
张阳红:国防生录取有男女生招生计划,其它无男女限制。中外联合办学专业、国防生专业、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考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中俄)招英语或俄语考生],其它专业不限考生外语应试语种,不加试口语;英语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120分(含120分)以上(750分制,非750分制省份按测算值执行,下同),产品设计专业要求外语成绩70分(含70分)以上,中外联合办学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90分(含90分)以上。
成绩前50%学生可申请调整专业
记者:哪些专业不可以调剂?
张阳红: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字新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澳)、金融学(中英中澳)、船舶与海洋工程(中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材料物理(中英)专业只录取有志愿考生,不同培养模式专业间不可以相互调剂。
记者:学生是否可以申请调整专业?
张阳红:学校按照理工、人文、经管等专业大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在前三学期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后,根据学生综合平均成绩,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本大类专业范围内申请调整专业[英语、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字新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澳)、金融学(中英中澳)、船舶与海洋工程(中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材料物理(中英)专业的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国防生除外]。根据往年做法,成绩前50%的学生均有机会申请调整专业。
此外,从某种意义讲,考生入学后通过陈赓实验班选拔考试,也是一种转专业的途径。陈赓实验班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有较强数理基础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陈赓实验班采取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前三学期为基础教育阶段,从第四学期开始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就读,学校聘请资深教授及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导师组,为陈赓实验班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并开设讲座,组织学生答疑。
除了参加陈赓实验班选拔考试,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平行志愿第一顺序),录取排名位于我校在该省(区、市)理工类招生计划前5%且高考成绩高于我校在该省(区、市)录取分数线30分(含30分)以上的考生,可申请免试进入陈赓实验班学习;此外,我校自主选拔录取测试优秀,且高考成绩高于我校在该省(区、市)录取分数线10分(含10分)以上的考生,也可申请免试进入陈赓实验班学习。
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俗称“哈军工”),开国大将陈赓为首任院长。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全国11所行业特色型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教职工3113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5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学校是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5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3个,学科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37个一级学科。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