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进高考”是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引起与会教育者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注。
“奥运会上中国获得的金牌数越来越多,但是中国人的体质却越来越下降,看比赛的观众最需要运动,而运动员最需要休息。”12日下午,分组讨论中,一位与会者引用周立波的话,引来笑声一片。教育界人士认为,体育进高考对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促进毋庸置疑,但应拿出具体措施保证测试公平。同时,“体育应试”值得警惕。
“没有好体质高分有什么用?”
前不久,副省长黄胜引用了一组数字:中国学生学习时间之外能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大约在20%左右,美国在70%以上,日本在40%-50%之间。他说:“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愿意锻炼,而是在体制设计上,没有给他们时间,也没有给他们压力。”“没有好体质,高分有什么用?”作为一名学生家长,与会的菏泽市副市长黄秀玲对记者说,她对这项改革投“支持票”。
济南一中体育组组长岳野老师说,这个学期初,“体育或将纳入高考”消息已经传到校园,他感觉,学生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了。他认为,体育进高考对学生体质的提高应该有一个大的促进。
岳野说,“如今,戴眼镜的学生多,主动运动的少,运动表现能力
与过去也不可同日而语。速度、耐力、灵敏度都没有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应有的水平。”
应警惕“体育应试”
潍坊市高新区文教局副局长路吉民说,将体育纳入高考,影响的不仅是高中生,对初中生、小学生的体育活动牵引作用也很明显,在“考什么学什么”的社会心理下,将会纠正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现状。
但是,一种功利化现象是:体育考什么,初中生就重点练什么。因此,有人担心会造成新的体育应试。
今年6月,省教育部门将研究拟定具体方案。岳野等老师建议,体育测试在形式和赋分上应该真正着眼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积极运动、开发身体潜能。在考试形式上,路吉民建议,不妨从国家课程大纲要求学习的项目中进行抽题。否则,学生“不考不练”,将会成为新的应试。
师资和设施政府要做的两件事
记者了解到,当前,在我省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体育器材、体育老师的现象仍然存在。
肥城市教育局局长杜君河说,一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场所,运动设施不足,“体育进高考”会相应地带动一些落后地区的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的改进。
“接下来,政府要做两件事,那就是为学校配足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学校要做的则是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黄秀玲说。
另一种期待的声音是,体育测试如何保证成绩的公信力,将决定这项改革的成败。
路吉民、岳野等多位教育者认为,应通过体育进高考引导学生积极开发运动潜能,把体育运动当成一种常态性行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来养成。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