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1:历史学科组
一、立足学科特点,考查角度多维,注重融会贯通
立足史论结合的学科特点,三维目标考查有机融合。39题将中法关系置于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中立题思考,有机联系新中国外交、法国文学成就、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等诸多内容。38题以明中后期为切入点,巧妙联系必修一、二相关知识,设问一气呵成,深刻揭示“盛世”之下,继续实行老政策的明中后期历史。12题中外会通,22、23题综合了必修、选修模块,从整卷看,高中历史各阶段的知识都有涉及。
二、立足能力培养,回应教材,推进课改与高校人才选拔
能力培养是深化课改的要求,也是高考命题追求的方向。如13题侧重考查过程与方法,14、16、17、23题考查历史图表的读解能力,15、18、19、21题考查获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16、18、22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21题考查历史概括能力。38、39题有机联系教材,着力于学科应用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三、注重人文关怀,开放创新,彰显浙江风格
注重“三新”,注重人文性,关爱师生,是浙江命题的特色。今年的试题在这方面更上层楼。如中外思想家的主张、区域特色的浙江方志目录、留辫与剪辫图示、学者与企业家言论、辞典中“bus”义项含义、作为重要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地图等。39题在2013年的基础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不仅试题答案开放而且采用SOLO评分法,使评分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评析2:绍兴第一中学 特级教师 赵寅芬
温州十五中 高级教师 王少莲
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立足学科能力培养,深化课改理念,在延续中进一步深化,在稳定中进一步创新。
1.立足学科能力考查,深化课改理念。
试题坚持课改方向,稳中有进,在考查过程方法和学科能力方面有新突破。如第13题侧重考查过程与方法,第14、16、17、23题考查历史图表解读、应用能力,第15、18、19、21题考查获取有效信息和调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第12、20、22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第38题第(3)问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第39题(3)问要求学生在学术界对拿破仑评价的四种主要主张中选其一进行论述,凸显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在立足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重在培养、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空间,引导教改方向。
2.融会贯通核心主干知识,感悟历史智慧。
试题题干材料的采选丰富多样,内容分布广泛,三维目标考查有机结合,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融会贯通。第12题中外会通,第22、23题综合必修、选修模块。第38题以明朝中后期历史为切入点,联系必修一、二相关知识,解构以后巧妙重构,深刻揭示“盛世”光环之下,继续实行老政策的明中期历史,历史的智慧跃然纸上。第39题背景立意宏阔,有机联系中法政治及文化,巧妙引入历史人物,设题厚重大气,贯通核心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立体思维。
3.创新中蕴含人文关怀,浙江风格显著。
试题人文情怀浓厚,浙江风格、特色显著。如第12题中外思想家的主张、第14题区域特色的浙江方志目录、第16题留辫与剪辫图示、第19题学者与企业家言论、第20题辞典中“bus ”义项含义、第23题作为重要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地图等。试题设计的灵动与创新,使知识活化的同时又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