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专家教你填报:考得好不好 都能报得好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0-06-16  文章来源:高考资讯网  作者:编辑员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二中 郭明昌

  2009年8月8日,山东省招考院公布了山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专科(高职)一批一志愿投档情况。令人吃惊的是。该批次的投档考生中可谓是藏龙卧虎,其中文科最高分596分,与本科一批线相同;理科最高分竟然高达640分,超过一本线(586分)54分!而这个分数今年报考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本院校都是有把握的。

  还有一些考生,尽管考的不太理想,高考成绩仅达到了专科(高职)二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但由于自己心态平和,填报志愿策略对头,也考上了位于自己那个分数段的心仪的院校,读上了喜欢的专业,学习起来如鱼得水,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譬如某省一位理科考生,高考成绩在专科(高职)二批控制线上。由于该考生平日喜欢组装和维修一些小物件,志愿填报时,报考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并被录取。上学期间,学习努力,成绩突出。现在该同学在某飞机场工作,工作很有成就。谈起自己当年报考的情景,言语中该同学感到自己确实是走对了路,上对了门。

  志愿填报成功了,将会锦上添花使考生和家长心想事成,从而上个理想的大学和心仪的专业。而高考志愿报的不好导致的后果显而易见。好一点的,上个不理想的大学或不如意的专业,使其心情郁闷,郁郁寡欢;差一点的,就有可能是“由本跌到专”,甚至名落孙山,这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甚至抱憾终身。

  笔者以为,无论高考成绩分数高低,能填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志愿才是最大的赢家,高考志愿才算填的准、报的好。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了解院校的历史沿革,清清楚楚选学校。

  历史沿革也就是学校的来龙去脉或历史渊源,现实中往往被一些考生及家长所忽略,而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建校时间、办学地点、隶属关系、办学特色、师资、优势学科和院校实力等往往就深藏其中。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在1960年院系调整中,“哈军工”这座学术航母被拆分,学院进行了分建和改建。炮兵工程系迁往南京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为现名即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迁往北京,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原子化学防护系迁往长春,成立防化学兵工程学院(现为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 197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原军工其他各机关系部的部分干部教师调整归第六机械工业部(后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基础课部和院机关等部分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现为国防科技大学)。1978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了解了这段历史,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船舶类专业牛气冲天、独树一帜,为什么南京理工大学以军工为特色,其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光学工程等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什么国防科技大学独领风骚,稳坐军校第一把交椅。这也是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之所以非常重视学校历史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按照这方面的介绍刨根问底地去寻找,就会挖掘出当今诸多大学中的强势学科或优势专业。因而研读一个学校的历史沿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益处多多。

  二、沿着“国家重点学科”选择强势专业。

  全国普通高校2000多所,专业几百个。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其办学实力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同一个专业不同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差异很大。无疑只有选择了重点大学的强势专业或招牌专业,才能接受中国目前最好的高等教育;同样地,只有选择了高校(包括非重点高校和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才能受到货真价实的优质教育。区分专业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明显标志,可以看教育部“重点学科”的评比。比如生物科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全国很多大学都开设,虽然各有特色但总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来从学术角度认定哪一个是全国最好的。教育部经过非常严格的评比,最终在每一类学科中确定排位最靠前的一两个专业命名为“国家重点学科”,这是货真价实、最权威、最科学的学科专业排行榜。所以考生在报考时要尽量选择有国家重点学科的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院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代表着全国各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其发展得到了国家的特殊支持与资助。无论是建设国内一流,还是建设国际知名院校,都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因此,高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目的多少是考察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二本和二本以下层次的院校,绝大多数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则可考察其拥有多少省(部)级重点学科。

  除了以上标志性特征外,看一所高校是否在该学科具有优势,还要看该专业是否设有“基地班”。所谓“基地班”,就是国家在该专业设立的全国“重点班”。这里的师资力量强,不仅补助和奖学金高,而且有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机会,是高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国家栋梁诞生的基地。

  三、把握志愿的梯度。

  所谓“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院校和专业,因多种因素在投档和录取分数上形成的高低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分数线的高低和报考者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高校水平和专业实力,它还受校名、校址、招生计划数和当年考生的心态等因素制约)。一是同一批次的不同院校之间要有梯度,院校之间分差要拉开梯度;二是院校所处地域要有梯度,地域要分散;三是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要有梯度,专业要前高后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没有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当第一志愿落空时,其他志愿就不再起作用。

  一般来说,名牌重点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专业和就业前景看好的院校,投档线和录取线偏高;知名度不高、地理位置偏远、专业和就业去向都是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行业,投档线和录取线偏低;介于偏高和偏低的院校,投档线和录取线则居中。于是,这三类不同院校的投档分数和录取分数,便显示出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把三个不同档次的院校在一个批次中从高到低排序,这样便形成了“梯度”。填报志愿时,要把院校和专业用“下楼梯式”填法进行排列。避免用“平行式”,也不能填成“波浪式”,更不能从低到高填报成“上楼梯式”,并且最好按高考志愿信息卡的设计,填满信息卡。因为空着不填在战略上就等于失去了一次录取机会,空白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次选择的机会。当然啦,考生首先要对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感兴趣才行。

  四、以不高的成绩考取物超所值的大学。

  如果考生分数没有优势和竞争力,与其在发达地区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高校,倒不如去“两北一南”(东北、西北、西南)选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专业有特色的院校。

  以往招生资料显示,不少人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所在地的选择带有明显倾向性,特别热衷于报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或沿海开放地区院校。志愿填报中存在的这种浓郁地域情结,对于高考成绩在分数上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来说,弊大于利。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城市或沿海开放地区的高校对考生诱惑力相对要大一点。因此,巧用这种由地域因素形成的“供需比”,就可以为那些成绩处于中低段的考生增加录取砝码。

  比如说,如果某理科考生高考分数刚达本科资格线,与其填报省内刚升格不久的某某学院,倒不如填报位于“两北一南”的高校诸如安徽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兰州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报考的“命中率“,容易成功,而且上述高校都有三十至五十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性价比高。笔者以为,“求学”求的是学,好儿女志在四方。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个人兴趣的院校和专业。如果仅仅以地域为标准,就会舍本逐末,失去一些录取机会。只要学校适合、专业适合深造和个人发展就行,地域应是次要的。

  其次还要正确处理选择本地院校和外地院校的关系。本地高校在本省市投放的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多,离家近,花费少,节约经济,生活方便。随着毕业就业制度的改革,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到外地求学回本地就业,反而人地生疏,如果就读本地院校,说不定在实习和打工中就把工作解决了。并且毕业以后就业有一些人脉资源,还可以利用一些社会关系。故而考生和家长比较愿意报考本地高校。不少家长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家长更是不希望孩子到外地就读。

  殊不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正是地处本地的高校具备了上述优势和到外地上学的种种不便,导致了考生竞相报考本地高校,造成了志愿内倾,高考志愿就像交通堵塞一样,无法疏通,致使投档分数和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导致大批考生落榜。这不仅给每年的招生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而且也加大了报考本地高校的风险,在有些时候若一意孤行报考本地高校,也未必心想事成考上诚心如意的院校。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双亏”,对招生院校来说,未完成当年招生计划,无疑是损失;对考生来说,则会丧失宝贵的深造机会。在这种情况之下,若转换思维方式,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报考策略,舍近求远,以距离换分数,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实上,本地求学,足不出户,近亲繁殖,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许并无好处。到外地求学,不同的文化交融,不同的思想碰撞,更能够拓宽视野,培养能力。从长远来看,换一换求学环境,可以开阔眼界,增加人生阅历,对自己一生的发展都有裨益。

  目前许多地方接收应届毕业生政策已经越来越宽松,是否在本地就读已经不再成为能否实现在本地就业的重要因素。只要考生兴趣所在,家长也不必太担心地缘问题。考生应该学会规避风险,包括填报的每一批次志愿都应该既有本地外的院校又有本地内的院校。引用某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每年高考录取时都在呼吁的一句话:“到省外去吧,不要扎堆省内高校,出去的机会会更多,选择的余地也会更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五、鱼和熊掌可兼得。

  填报志愿时,往往流行这样一句行话:高分考生优先考虑选学校,中低分考生优先考虑选专业。这句话听上去不错。然而,笔者以为这句话似是而非,因为这样的选择并非是最佳选择。这是因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无论是高分考生还是低分考生,无论是考分达重点本科线,还是仅达专科(高职)线,每一个分数段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高分数段的考生要选择位于他那个分数段的最佳高校和最佳专业,而位于中低分数段的考生也要选择位于他那个分数段的最佳高校和最佳专业。选择高校不能忽略专业,选择专业同样也不能忽略高校。现在有不少考生和家长认为,即使清华、北大的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肯定比二、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乎,有些考生为了考取自己最理想的大学,不管感不感兴趣,不论专业实力的强弱和社会需求等,选择非常冷僻的专业,而往往在学习、深造和就业时遇到了麻烦。因为这些考生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如果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冷门专业,一般也能考上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重点大学的品牌特色专业,在将来的深造、就业竞争中会有更大的优势。如能找出志愿填报中挑大学和选专业的切入点,好大学与好专业可以合二为一,实现院校和专业的双赢,这才是志愿填报的最高境界。无论考得好不好,如志愿填报得当,都将会使分数高的锦上添花,分数低的雪中送炭,这样考生和家长才能心想事成,各得其所。

  如果考生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认真考察,权衡比较后再选择。有些大学的名气虽然很大,但不是所有的专业实力都强过术业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比如,清华大学的名气肯定比南京大学的名气大,但如果考生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天文学家,南京大学就是首选。因为南京大学的天文学是我国高校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其学科实力国内顶尖,高校中无出其右,无与伦比。而清华大学的天文学起步较晚,无论在学科实力还是教学经验上均不如南京大学。即使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综合实力相差也不是很大,所以综合权衡,在南京大学攻读天文学要比清华大学更好一些。

  考生及家长还可以在高校的整体实力与高校特定学科实力之间进行权衡。一些总体实力并非很强的地方院校,可能在某些专业方面有很强的实力。现在不仅名牌重点大学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专业,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专业。比如,某考生想学医学影像学,由于成绩原因,达不到重点批次的分数线,当然啦,也不能选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医学影像学,那么考生可以选报四川的川北医学院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因为川北医学院本身也是一所比较老牌的医学院校,该院的医学影像学不仅是四川省的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五个院(系)之一,而且是全国医学影像学常务理事单位,是四川省唯一的影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培养点。

  如果考生的职业理想是在水利方面,立志献身于治理祖国的大江大河,想成为一名水利方面的专业家,如果因为成绩的原因,报考拥有水利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录取的可能性很小的话,可以转而报考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尽管西安理工大学是二本批次的,既非“211工程”大学,更不是“985工程”大学,但其综合实力是二本批次的佼佼者,甚至比好多“211工程”大学的实力和名气都要大,特别是它拥有的水利工程学科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水利工程学科一样,都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其学科实力有着与上述重点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相提并论、同台竞技的真功夫。这样的选择,才是院校和专业的最佳选择。

  六、沿着国家大政方针选择专业方向。

  李晓是青岛市理科班的高材生,高中学习时,就立志将来要当一名建筑工程师。填报志愿时,李晓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第一志愿报考了中南大学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并被顺利录取。事后,有人问他报考该专业的依据和理由。他说这样填报的道理有二:一是人口在增加,耕地在减少,所以国家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这决不是权宜之计;二是目前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大量投入,各地轰轰烈烈的大兴土木活动,都使得对土建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刚性需求成为客观存在。

  李晓同学报考专业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它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选择专业时要分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沿着国家的大政方针选择专业方向。对于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有关的专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其就业前景就比较好。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1月至2月25日,短短42天,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世人的期待中相继“闪亮登场”。它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物流业。这十大产业既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有重要的战略性产业,还有关乎民生的产业。其全面振兴和有效拉动,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步入新一轮发展的巨大引擎。因为行业投资必将带动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从业人员的补充和素质提升是保证规模扩大的前提。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几年这些产业都将有所作为。再如我国政府作出决策,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里争做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因此今后十几年内我国船舶工业必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在此后几十年内保持在世界领先地位,这样船舶工业必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因此与船舶相关的专业就业肯定很好;为了拉动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已经启动了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今后3年我国铁路投资将达2.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不仅可以吸引大量人员就业,也将产生对钢筋、水泥、机械等产品的大量需求,加速人员流动,带动货物运输和沿线经济开发,因而土建类、材料类、机械类、物流类等专业会直接受益。

  继四万亿元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随着这些新兴战略规划的强力推进,或将对国家的科技体制变革、教育体制变革产生影响。温家宝总理在座谈会上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风能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稀土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具有新内涵的新兴专业将会风生水起,机遇无限。

  (作者简介:郭明昌,男,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十多年来潜心研究高校、专业及高考志愿填报,有多年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为考生和家长做过多场高考志愿填报专题报告会,指导众多考生科学填报志愿,进入了理想的大学,深受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赞誉。著有《校园华章》。邮箱:guomingchang2009@163.com )

标签:志愿填报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