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并不可怕——访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高考咨询专家宋少卫
焦虑的始作俑者是未知和不确定性
很多考生晚上总是会想“高考了该怎么办?”结果越想越睡不着,一会儿睁开眼、一会儿闭上眼地折腾。经历过了那么多次大考小考,考生为什么还会如此焦虑呢?
宋少卫认为:“这种现象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我们都知道,人之所以会焦虑,主要因为对于未来事件不确定性的担心,不清楚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发生了该如何去做。同时家长的过度关注、学校的紧张氛围、同学之间的人际摩擦都有可能导致考生焦虑。”
确实,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高考是其人生经历中首次面临的巨大挑战,绝大多数考生无法预想高考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遇到难题卡壳了该怎么办,更对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不确定,极易导致恐慌和焦虑。“日思一获”,落实提分知识点
当前,考生几乎天天在做试卷,试卷成绩不好往往心烦焦躁,如果考前焦虑已经泛化到日常学习中,考生该如何自我调节呢?
宋少卫建议大家:“首先,制定一个清楚明确的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高考志愿方向,具体落实总分和各科成绩组成,如:总分需要590分,其中英语要达到115分,目前英语110分,英语作文稍有优势,可以提高5分,其他科目类推;其次,在每天的学习结束前,加入一个总结思考环节,即做到‘日思一获’。每天都思考一下,今天学会了什么。使自己感到每天都有收获,从心理上保障每天都有进步感。再次,采取大声朗诵的方式宣泄情绪。对于语文高考要背诵的章节,大声朗诵,既复习了背诵章节,又调节了情绪,一举两得。”在家学习要慎重
目前,有的同学无法静下心来,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自己不安心,就很烦躁,一旦班级纪律较差时,更是对知识“视而不见”,这样的考生在家学习可行吗?
宋老师认为:“在家学习要看学习阶段,如果老师的串讲已经结束,而且自主复习能力强,那么,的确可以考虑在家学习。但是建议考生不要一下子安排太长时间的家庭学习,最好是先安排一周看看效果。然后回到学校,通过做题等方式检验一下。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考生来说,不适合在家复习。如果一定要在家学习的话,就要安排专人负责孩子在家的学习管理,防止出现睡懒觉、上网玩游戏等问题。”
另外,在学习开始之前,制定一个清晰可行的学习计划也很重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成绩提升阶段性规划、学科计划、模拟练习和计时训练等方面。考生给家长“派任务”
每年到了高考冲刺阶段,看到孩子不安,很多家长甚至比考生还焦虑,不知道自己能为孩子做点什么。那么,家长该如何在孩子最辛苦的时候“有所作为”呢?
宋少卫老师提醒考生:“要认清一点,家长的焦虑源自考生焦虑,考生可以适当给家长提个建议,比如提食谱,按照自己的口味,让家长给自己准备一些可口的饭菜,让家长有事可做,可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家长帮自己整理错题本,复印整理错题也是家长可以帮得上忙的事。”
宋老师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因家长的过度关注产生‘关注焦虑’,目前,高考已经成了考生家庭中的头等大事,所有的话题都围绕高考,这更容易让孩子焦虑。和孩子沟通一下,明确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如果孩子明确表示不需要什么,那么,你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和平常一样,不要有什么特别。”关键时刻“延迟享受”
临考复习到了现阶段,提升成绩的空间不是很大,很多考生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已经对知识也有了或多或少的麻木心态,那么克服了焦虑心态,怎样调动学习积极性呢?
宋老师强烈建议家长教给孩子采取“延迟享受”的做法,“在孩子疲惫的时候,再要求孩子坚持十分钟。当然,这个时候可以换一下当前的学习任务,比如原来在学数学,而现在可以要求自己读十分钟诗词。很多人坚持十分钟后,不但没有更加疲惫,反而感到很放松,甚至忘记了先前的疲惫,一直学了1个小时。”
不同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通过变化学习方法来调动积极性,比如,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变换学习角度,研究出题者的心态,和难题在哪里设“陷阱”;中等成绩的同学可以做一些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成绩稍差的同学还可以继续背原理,巩固一下基础知识。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