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历史以材料题为主,多做高考真题,把考纲、教材主干知识、真题相结合。通过活用真题提高自身能力。
试题预测
材料题为主
重在实践能力
问:2009年文综历史试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答:2009年历史学科的考纲与2008年的考纲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而且2009年考纲所给的16道题型示例和过去四年的题型示例完全相同,所以2009年高考的历史试题应该会相对稳定,还是以材料题为主。
材料题盛行是因为历史研究要有材料做载体,而且材料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再来,材料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理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实践能力,而在历史学科来说,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筛选、整合和处理就是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场答疑
教材分两版
主干知识不变
问:我们是大纲版高考的最后一届,下届开始实行新高考,教材版本不同,有些同学借了高二岳麓版教材复习,我没有借到这个教材,挺着急,怎么办?
答:目前高考确实有向新教材过渡的趋势,但新旧教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理念、内涵和结构的不同,而不是考试内容、知识点的变化。考试内容应该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材也是高三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因此,高三的学生没必要把新课程的版本再学一遍。应该把复习重心放在现行教材的主干知识上,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做高考真题时,在突出全国卷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做一下2008年的宁夏卷,从宁夏卷中体验新课程高考的特点。
试题分析
提升能力 综合各科知识
问:2008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给今年的考生什么提示?
答:2008年高考的历史试题加强了能力考查的力度,首先体现在材料题比重加大。除了二卷非选择题52分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外,一卷12个选择题中也有许多材料题。
其次要求考生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如:选择题第12题: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这是一道典型的历史和语文结合的试题。再如:“驼峰航线”第五小问:“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的观点。”则是一道典型的政治历史结合题。这种结合代表了高考命题的导向,考生要多加注意。
第三要求考生具备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第21题,给出一幅战争局势图,要求考生判断该图所处的历史时间。根据图上有奥匈帝国这一信息,很多考生误选了1914年。其实要想选择正确答案,必须要根据该图所画的进攻箭头方向指向俄国这一信息来判断,因为一战刚爆发时,德国的进攻重点是西线法国,而非俄国。
复习重点
知识重组 深入理解教材
问:教材上的知识点还没有背全,怎么办?最后一个阶段应该怎样复习?
答:复习要突出主干知识,没有必要在细节上花费太多时间。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知识结构,框架体系要清楚明白。在整理知识结构时,要把教材重新整合,特别要注意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原本分为六个小节,复习时可以统一为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第一节就是工业革命的内容。第二节和第四节可以看做工业革命的第一个影响:引发新一轮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更多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第三节可以看做工业革命的第二个影响: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两大对立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第五节和第六节可以看做工业革命的第三个影响: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兴起。
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近些年来,文综考试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回避重点问题。例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因此,考生复习时要在概念上下功夫,不仅要把握概念,还要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
三:重视历史结论。对于历史结论要反复推敲,认真理解。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开始的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功绩是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等。
经验总结
活用真题
训练答题技巧
问:材料题难度较大,感觉无从下手应该怎么办?
答:材料题在考前必须进行专项训练。具体做法就是多做高考真题,对照答案反复演练,题是怎么出的?参考答案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错的?对待带有文言文性质的材料题怎样概括作者的观点?对待带有外交辞令的材料怎样规范作答?
问:最后复习阶段做真题有用吗?
答:历史学科复习的最后阶段,最能迅速提高考试成绩的就是活用高考真题。活用高考真题指的是以高考真题为载体,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规范考生的答题思路、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考纲示例里有一道比较复杂的组合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这种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有三步:第一步“排除”,第二步“合并”,第三步“比较”,按照这种解题技巧,首先排除④选项,因为三级教育体系不是改革开放后才形成的,这是一个常识。排除④以后,就可以去掉C和D两个选项。其次“合并”,也就是说A和B两个选项中都有的②可以不用看了。第三步“比较”,把A和B两个选项中剩下的①和③进行比较,①选项说“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前,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所以①项是错误的,那么答案就只能是B ②③。
考生只要多做真题,就能总结出类似的规律,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在考场上也就能自如应对了。
指导教师:哈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郭建民
郭建民是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哈师大教育硕士导师,省高考评卷顾问,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学历史学科国家级课题组核心成员。新浪网、腾讯网、搜学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的高考指导专家,《高校招生》、《求学》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