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家长和孩子是场考验,高考后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更是场考验。
高考落榜,对考生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打击,对家长来说,也有说不出的痛。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无疑成了落榜生沉重的心理包袱。
作为落榜生,到底该如何排解心中苦闷、冲破梦想牢笼?作为家长,该怎样疏导孩子情绪,鼓励他们重新扬帆起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过来人”的故事和心理专家的解析,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同跨过这道心灵坎儿。
学生讲述
勇敢面对 重树目标
心语:听广播、写日记,排解苦闷,痛定思痛后选择坚强
前不久,小娟拿到了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而在几年前的7月,她却熬过了不堪回首的一个月,不过,她说,经历了那段日子,她变得坚强了。
2003年,来自新乡农村的她第一次参加高考。她那时把一切想得太简单,报志愿时没找人商量,就草率填好交了上去。6月25日,高考分数出来了,成绩是全班第四名,超出本科二批近30分,原以为能顺利上大学了,可是,她选报的专业是那所学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又不同意调剂,几分之差落榜了。她用天崩地裂形容当时的感觉,因为从小到大,成绩优异的她没受过什么挫折。
“那时,我感到很无助,平时性格开朗的我一下子陷入了抑郁。”小娟说,她至今记得,当时在日记本的首页上写着鲁迅的一句话: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清醒后的无路可走。
那些天,我把自己关在屋里,仿佛整个世界都背弃了自己,起初几天,几乎不吃不动躺在床上,对家人的劝解也不理睬。最怕每天早上醒来,想到自己十年寒窗的糟糕结局,总是欲哭无泪。那时心里唯一的慰藉就是爷爷给她的那台旧收音机,每天都抱着听,广播电台的高考专题节目讲的都是高中和大学的学习生活故事,主持人淡淡又略带忧伤的声音,伴我走过了那个漫长又苦闷的夏天。
除听广播外,排解内心苦闷的又一招是每天写日记,我把心里话写在本子上。一个月后,才从高考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本来想外出打工,然后嫁人生子终老一生,感谢父亲,他看出我不愿认输,劝我说:“只要你想上学,家里再难也会供你,只要你肯争气!”那天晚上,父亲和我谈了好长时间,我含泪说,我想复读。对农村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第二天一大早,我一个人背着行李重返母校开始复读。
第二年,我顺利过了本科一批分数线,被河南大学录取。大学四年里,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今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暨南大学的公费研究生,新的奋斗之路在前面等着我。
再回首,感慨万千,当年的高考失利,何尝不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它让我第一次品尝了挫折和痛苦的滋味,庆幸的是,我没有迷失,我选择坚强,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勇敢地爬起来……
家长心得
尊重孩子支持鼓励
心语:最可贵的不是考分,而是孩子的品德、身体和创造力
“我儿子20岁那年高考落榜,作为家长,我们尊重孩子的决定,他慎重考虑后愿意复读,第二年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报道发出的第一天,市民宁志平先生就打来电话说,经历高考,孩子成熟多了,他也特别欣慰,回想儿子走过的路,这位家长感慨:很多家长只希望孩子考高分,其实,最可贵的不是考分,而是孩子的品德、身体和创造力。
宁先生说,他的儿子宁原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不过从小动手能力就特别强,升入初中后,见孩子文化课成绩上不去,每天还要被写不完的作业“折磨”,他很心痛。儿子因为成绩不好,常被老师训得灰头土脸,征求儿子意见后,他决定让孩子高中后改学艺术类。孩子的艺术特长充分发挥后,找到了自信,作品经常获奖。“老师也常说这孩子很有前途。”遗憾的是,2006年高考,宁原以0.6分的差距落榜了。
“我们没埋怨啥,知道孩子已经尽力了。”宁先生说,他们只让儿子好好反思一下,看将来做什么。宁原平时性格比较好,思考几天后,说:“复读!我不服气,明年一定能考上。”
这次失败使宁原感到人生的严峻,半分之差就会影响人的命运。
复读后,孩子的表现出乎宁先生夫妇的意料:宁原到北京参加专业培训,租住地下室,条件艰苦,专业考试通过后,又回到郑州复习文化课,没有人监督,都是自学。这一年,宁原写了一首诗,老师知道后,贴到了复读班的墙上,鼓励班上的同学。宁先生欣慰地发现:孩子长大了!第二年高考,孩子顺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
今年暑假,22岁的宁原花了整整6天,骑自行车从北京回到郑州,沿途锻炼拉广告,还写了1万多字的体会,家人虽担心,更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为他们理解孩子,支持孩子。
宁先生说,家长应理性对待高考,不要把孩子变成考试机器,最好能结合孩子的特长爱好,毕竟,拥有好品行、好身体和创造力,才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财富。
专家支招
积极调整用心疏导
孩子和家长都需要调整心态
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资深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说,面对落榜,考生及其家长都需要调整心态。
每年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考试结束到公布成绩这段时间,是一个真空地带,也是“考后综合征”的高发期。在这期间,由于强烈的成功欲望和考试现实形成的落差,不少考生和考生家长在心理上一下子难以适应,容易出现抑郁、焦躁或者过分放纵等心理问题。
对考生来说,落榜后容易产生自卑、内疚、挫败、茫然等心理,甚至有些会出现妒忌、自暴自弃等极端心理。此时,考生要尽快走出这些误区。首先,要正确评估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把自己评价得过低,全面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还要懂得高考带有一定偶然性,不能凭一次考试论英雄,要把落榜当做一次考验,使自己振作起来。其次,通过帮家长做家务,或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旅游散心等方式,分散、转移对高考落榜的注意力,使考试失败的阴影逐渐淡化。也可以选择一些室外活动,比如说参与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等,或者在家看书,进行适当的学习,准备迎接自己新的生活。
对家长来说,得知孩子落榜后,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地认识现实,走出心理“死胡同”。家长应对孩子保持一份宽容,要尽量淡化落榜对自身、对孩子的心理压力,恢复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气息。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让他们合理宣泄,慢慢地走出来。不要去刺激孩子,切忌在孩子面前夸奖金榜题名者。同时,要在他人面前多谈自己孩子的优点,与孩子一道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家长还要学会给自己科学减压。如果家长实在感到心里烦躁,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沟通交流,为情绪的释放找到一个适当的渠道。
让落榜生自己走出心理误区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在谈到高考后考生心理调整时举到一个例子:郭沫若有次爬山,碰到一个落榜考生,对方准备到山里,找个地方自我了断,他写了一副对联,大概意思是:年年失望年年望,春在天边无处寻。郭沫若看后,稍微做了改动:年年失望年年盼,春在心中即可寻。这个孩子听说郭老对自己写的对联做了调整,专门找到郭老,感谢郭老一句话点醒了自己的人生。
无论内心承受多大的痛苦,最终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应该引导落榜生自己走出心理的误区。”郑州康馨健康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顾施展说,他从辅导过的一个落榜生身上,另有一番领悟--前年,18岁的小李高考落榜。父母坚持让他复读,而小李则固执地要选择就业。小李认为,自己从小就被父母“掌控”,如果他继续上学,仍然摆脱不了这种现状,他觉得工作后就可以脱离父母的“控制”。于是,喜爱网络设计的小李来到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小李十分勤奋,加之对网络设计上的天赋,他很快得到了公司的重用。但随着职位的升高,小李渐渐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越来越贫乏,他发觉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来提高自己的层次。去年,小李重新捡起课本,发奋学习,为自己喜爱的专业而拼搏。
“有时候,只有让孩子趟过了这条河,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顾施展说。
曾经的落榜生写的一首诗
翅膀
作者 宁原
我 有 时 感 觉 自己——
是被关在罐头里的豆苗,
我想接触外面的空气。
可是我没有花生的强壮,
没有含 羞草的虚伪——
我所拥有的只有一个小小的空间,
一段痛苦的回忆。
正是这 小小的空间,
造就了一个新的自我,
而这回忆让我对未来充满渴望!
我满怀信心!
我奋力成长!
真正的强者不怕束缚!
有一颗火热的心一个执著的梦想!
新的一年,
我有泪水的浇灌,
我有血汗的滋养,
使我变得坚强!
我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飞翔!!
用你的故事去启迪他们
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然经常是先给某些人重重的一击,让他们倒伏在地,看谁能爬起来再投入人生的战场,那些毅力强大的勇敢者,就被选择为命运的主人。”
成才的路有千万条,高考并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渠道。如果你曾直面高考落榜的伤痛,经过不断进取,最终用艰辛和智慧打造出今天的辉煌。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