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省绝大多数高考考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和在全省的名次。那么,在知分数、知名次、知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该如何填报志愿呢?记者为此采访了省招办主任程耀荣及省招办其他负责人。
今年是我省第一次实行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省招办负责人认为,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考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位置”找准了,高分生和低分生就都有明确的方向,报考志愿与实际录取悬殊不会很大。往年实行考生估分填报志愿时,考生最头疼的就是估分和判断自己的“位置”。有些估分水平差的考生,估的分数甚至会和实际分数差上几十分,这当然会影响志愿的填报。有一年,一位兰州考生估分480分,当年预测的第一批分数线在485分左右,该考生因此在第一批填报了一所往年有可能降分录取的非重点院校。根据这一估分,这应该是个非常合理的志愿。然而分数公布后,该考生成绩高达532分,由于估分失误,该考生遗憾地与一所心仪的重点院校失之交臂。而今年,这种因估分不准报错志愿的情况将不会出现。但是,考生知道自己在全省的名次并不意味着知道自己的“位置”,考生还应通过查阅资料,找到自己在整个学校、整个县区或整个类别中的位置,再分析历年这个学校、县区或类别的升学情况,大体找到自己的“位置”。
考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后,还应努力确定拟报考院校在同批次院校中的“位置”,从而选择与自己的“位置”“门当户对”的院校。有些院校的“位置”多年来相对比较固定,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在第一批院校中始终处在录取分最高的“位置”,再比如省内兰州商学院、甘肃政法学院等院校,多年的录取分就是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但还有相当多的院校,录取分却是忽高忽低,令人无法捉摸。
在此情况下,考生和家长就得多下一点功夫,研究这些院校近三四年来的录取情况,看看规律性强不强,然后再选择填报。
实行分数公布填报志愿后,除非你的分数处在全省前50名,否则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你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名次和批次录取线,但你却不知道在你分数之上的考生都报考了哪些院校。因此这种填报方式容易形成考生志愿的“扎堆”和部分院校的“断档”。比如,2005年我省第一批院校录取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几所往年炙手可热的名牌大学,当年的理工类投档线却全部“触底”———为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558分;而当年北京师大、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大等院校的投档线却全部在620分以上。2007年第一批院校录取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投档线都超过600分,而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投档线因此全部“触底”。近年来,尽管部分生源火爆的院校临时增设了调整性计划,但志愿“扎堆”的很多高分考生仍然落选。
那么,如何防止高分“扎堆”现象呢?省招办负责人建议,首先所有的中学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考生填报志愿的指导工作,要确保学校内部不发生“扎堆”现象。省招办负责人指出,由于省内高校招生计划要占总计划的60%以上,因此考生要特别重视选择省内院校,不要一个劲儿地往东南沿海“挤”。近年来,我省高校的教育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考生在省内院校读完本科后,可以再到外省攻读研究生。分数刚达到或超过第二批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不妨多关注省内特别是兰外的一些本科院校,如天水师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等。
一位招办工作人员说,无论是估分填报还是分数公布后填报,考生最后靠的还是实力。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