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经历过高考报志愿的考生最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现在又一批考生面临着填报志愿的难题,记者采访了常年从事志愿填报研究的河北师大附中教务处封荣信主任。
-选择学校多看录取平均分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认真分析相关高校每年录取控分线,有的甚至做出数据:某某大学近三、四年的控分线,比同年的本一线高出多少分。并希望从中找出规律性,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封老师介绍,这种做法其实带有一定的风险,选择这一方式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会感觉各高校,尤其是本科一批A录取的高校,数据起伏较大,“大小年”现象明显。
考生关注学校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参考价值不大,道理很简单,例如,2006年某校计划在河北招生理科考生20人,15人都在630分以上,5人在600分以上,第20名考生是580分,只比当年本一控分线高3分,如果考生参照最低录取分数线550分填报志愿,显然会冒很大风险。而综合计算该校的平均分远远高于580这个数。
所以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多关注学校前三、四年的平均录取线,比较最低录取分数。考生可以利用《报考指南》或直接登陆高校网站,获得相关学校的录取平均分。然后以当年本一线为基点,以平均分高出本一线的分数为纵轴,以年份为横轴,做出历年平均分的坐标轴。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出录取最高分、最低分的坐标轴。并标注这一分数,在当年全省考生中的排名,以确定大概处于什么名次的考生可以进入学校。这时考生就会发现,平均分坐标轴的起伏是比较平稳的。
-高于历年平均分十拿九稳
考生可以根据坐标图比对,应该遇到这些情况:
1、如果考生分数线差高于某校平均分线差,在招生计划不变、试卷难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第一志愿填报该校,几乎不可能不被录取。(分数线差=分数-批次控制线)
2、查看报考资料:“第一志愿考生原始成绩分段统计表”,如果某校上一年高分密集扎堆,上线填报人数多,录取分数线被显著抬高,今年录取线回落的可能性大,以上年最低分线差(或更低一些)作为参考录取线比较可靠。
3、如果上年出现断档,录取分数线异常降低,今年填报时就要贴近平均分,不要冒险。
4、如果连续几年(三年以上)报考人数比较稳定,平均分线差几乎恒定,像这样的学校,就可以参照往年的最低录取线差,稍加余量填报即可。
5、如果连续两年以上志愿扎堆,录取区间(最高分减最低分)变的异常狭窄,在招生计划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今年很可能志愿断档,最低录取分跌落到批次控制线都有可能。敢于冒险的考生可以一试,不过在平行二志愿中要选好兜底院校。
6、由于大多数考生的心理使然,一所学校今年在本省的录取形势可能与前年相似,而不是与去年相似。
填报高考志愿时,还有一个数据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即当年高校的实际录取人数。录取人数在填报志愿中的参考意义在于,使用分专业录取数据时,可结合招生人数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专业统计数据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较多的学校来说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能够反映专业的报考热度,但对招生人数非常少的院校来说,其分专业的录取分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参考意义不大,不能完全作为能否填报某个专业的主要参考。
-不同分数段考生目标有差异
(1)高分考生,奔名校。指全省前几十名之内的考生,可以报考任何院校,但要考虑北大、清华某些专业的录取分数很高,这些考生可考虑选报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这是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属比较优秀,若填报北大、清华感觉把握不大,分数在这两所学校所选专业往年录取的平均分(不是最低分)之下,为稳妥起见,可考虑其他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为第一志愿首选。
(3)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这样的考生考分在本一线以上50分之内,志愿范围是多数重点本科院校,选择余地大。在开设相同专业的高校中可选综合实力强、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
(4)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考分在本一线上下,这个分数段的考生,以选好专业优先,但要注意不要人云亦云,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专业。
(5)成绩较低的考生,先确保有学可上。成绩较低,虽上了录取线,但未到本科线或在本科线附近,这时选报志愿首先考虑有结合实践紧密且需求量大的专业,有利于将来就业;偏“冷”的专业避开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录取。
除非考分特别高,可以选择填报最名牌的学校和最喜欢的专业(哪怕是最热门的),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确实是很伤脑筋的。
关于选学校和挑专业之间的论争由来已久,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学校”更重要,因为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想靠大学几年所学受用终生已无可能,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靠包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团队精神等的综合素质。这一点从现在用人单位到高校选聘毕业生,对专业要求相对淡化,而更看重学校的名气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可得到印证,名牌学校拥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和更高的师资水平,在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比一般院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目前大部分重点院校在新生入学后均不急着分专业,而是按大方向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到二、三年级时才确定专业方向。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允许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经过考核后转专业及至转系,更何况专业的“热门”和“冷门”会随时间、环境、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今日的“热门”,明天也许就变“冷门”了。但名牌学校的名气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风雨雨才树立起来的,名牌效应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辈子。
与其针锋相对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选择专业”很重要,因为升学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当然比学校重要,否则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如果专业冷僻,社会需求小,找不着工作岂非白搭。而且仅仅是为名牌而名牌,所学专业非自己所愿,也容易挫伤积极性和进取心。
-当前志愿结合长远打算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由于目前就业、考研、出国是高校毕业生的三大去向,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首先应确定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如果毕业后直接就业,则可以功利一些,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学习;如果毕业后想考研,最好选名牌大学,且上本科时最好选择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较宽的学科,且基础知识越扎实越有利于继续深造,相反如果本科选择的专业比较窄,考研选择专业时可选择的范围就会更狭窄,所以本科学文科不如读文史哲,读理科最好学数理化;毕业后想出国深造,那么一定要上一所好学校,专业反倒无所谓,因为国外学校很看重国内院校的牌子,太热门的专业反而不容易申请出国留学。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